【篇一:假如我有一匹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在古代,有很多诗人都会写“马”这种动物,我想,如果我也有一匹马,那它肯定威风凛凛,有着瘦长的腿,棱角分明的肌肉,长长的鬓毛……看起来就让人畏惧三分。假如我有这样一匹马,那我会骑着它去干什么呢?
假如我有一匹马,我会带它去西班牙。那里的人都讲外国话,当他们看到我的“朋友”的时候,一定会发出惊叹。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带它去诺坎普球场看巴塞罗那和皇家马德里的足球比赛,每当比赛到激烈的时候,我的马总会跃跃欲试地想上去露两手,仿佛它才是世界杯最佳球员似的。
假如我有一匹马,我会带着它去内蒙古大草原。在那里,我和它将会体验自由的感觉,那里有蓝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原,我们可能会帮内蒙古人看住那些白云似的小羊,也可能会品尝那又咸又好喝的奶茶,还可能会骑上它和内蒙古的马竞速,但这一切,对于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同胞的我的马儿来说,都是非常美好的体验。
假如我有一匹马,我还会带着它去长城。俗话说得好:不去长城非好汉。上了长城,我们将会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到中国的首都!长城,顾名思义就是很长,在那,我们需要走非常长的一段路,假如我走不动了,我的马将会背着我走过这段漫长的路。我们还会去天安门,向毛主席致敬,我们还会去故宫、去看华表……
最后一站,就是我的家乡泉州。我们将重返故乡,去看东西塔,去东湖或西湖公园玩,我的家乡就是马儿的家乡,它肯定也会“倦马思乡,倦马归途”的。
如果我有一匹真正的像这样的马,那么,它一定会是我最好的朋友!
【篇二: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时光不是能停留的,而是在分分秒秒中流逝。有一些回忆会忘得一干二净,而有些回忆会终究注定难以抹去。在我的回忆中,2018年的分别最难抹去。
当我还在蒙古上学时,我是多么厌恶这里的贫穷。我甚至连新鲜的鱼、虾、鸡、猪肉都吃不到呢!我只能每天吃土豆。有时,老师讲课因普通话不标准,从而让我听不清楚老师讲了什么内容,于是我只能勉强着听了。我是多么希望离开这里呀!
但是,有些同学和关系不错,常请我到她家里玩。我心里想:内蒙古虽然很贫穷,但是内蒙古人很好。所以,我还是待在内蒙有一点用的。
有一天,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玩。我们一起牵着手,蹦蹦跳跳地去一个小型的公园玩。因为在我心里,内蒙好玩的地方只有那里。随后,我们把自行车放在小赛道上,准备比赛。裁判员吹一下口哨,我立刻踏踏板,快速骑着。没一会,比赛结束了,很遗憾,我没有胜利。
妈妈准备把我送到西安上学。我欢呼着,嘴上大声说:“耶!耶!太好了,不用吃土豆了!”我兴奋的一蹦三尺高。可是,兴奋完过后,二个字在我脑中闪现——朋友。我又开始悲伤起来。但妈妈过来时,我都是假笑的。
和老师说了,老师伤心地对我说:“我一定给开个欢送会!”我细小的声音说了一声:“谢谢。”
欢送会上,同学带了零食和一些礼物,准备与我分享。我们把桌子摆成心形的,这心形是送给我的。老师为我们拍了几张照片,因为照片可以定格瞬间,回忆永远!让这张照片记录我们最后的快乐吧!我,不禁从眼睛里弄掉了一颗珍珠,这颗珍珠滴到了每个人的心里,同学们也把宝贵的珍珠去了出来。珍珠从眼里出来,顺着脸滑了下来,掉到了课桌上。起初是一滴眼泪,后来居然整个脸都流满了泪,眼睛都哭红了。
我们哭了很久,哭完后感觉舒服多了。我第一次哭的这么厉害!我走了,但我留下无数的珍珠和一张照片。这一刻,我泪流满面。
【篇三:呼伦贝尔大草原游记】
历经了十二个小时的飞机延误及五小时的飞行,我们终于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那里和课文中描述的一样,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我们来到第一个景点是敖包,成吉思汗的营地,我们把红丝带系在敖包上,寓意平安吉祥。我转身看见了一群羊,就学了几声凶恶的狼嚎和凄惨的羊叫,羊儿们把我当成了狼就仓皇的撒开四蹄逃走了。
第二天我们去了额尔古纳湿地,是亚洲最大的湿地,登上高处,满眼绿色,还可以看到远处的小镇,接下来我们还走了1·2公里的山路栈道,虽说疲倦,但是快活!
在第三天,我们去牧场撒欢,荡了秋千,看内蒙古人把野猪圈养,看野猪喂奶,吃食,有一只野猪还啃了我的鞋,我还亲手挤了牛奶,喝下自己挤得牛奶,美滋滋的。下午时分我们还坐了令人窝火,开起来慢吞吞的拖拉机去参观了蒙古包。
第四天最有趣了,我们徒步穿越了森林,一路上找到了蓝莓和松茸,发现了从没见过的植物一路既新鲜又兴奋。晚上我们品尝了烤全羊,还参加了篝火晚会,大家向火神祭拜,一起围着火堆跳舞,唱歌,好不痛快!
第五天我们来到中国和俄罗斯边境的小镇上,向俄罗斯大妈学习亲手只做了俄罗斯面包—列巴,我做了一个完美的列巴,不过看起来像包子。晚上的俄罗斯舞蹈可好看了,就是听不懂她们在唱什么。
第六天我们自由活动,我买了一个七层的套娃和蒙古包钥匙扣,下午心满意足的返程了。
这次旅游我不仅看到了草原文化,还感受到了内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值得一去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篇四:我家的春节】
照我们内蒙古的规矩,春节就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古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腊七腊八,冻死寒鸦,”相信大家也有自己家乡过春节的习俗吧,而我们内蒙古的春节习俗就是在过年的前几天,会大扫除,擦玻璃,洗被套,……这些也是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
在二十九这天镇上的小街上人山人海,有小贩,还有一些买过年零七八碎的人们,他们正在挑选着各种食物,蔬菜水果为三十做准备,家里的爷爷奶奶们也准备各种杂粮,比如饺子,人们通常也会在饺子放硬币,谁吃上谁会在今后会更好,蒸馒头,黄酒,手工粉条,酸甜可口,会在门上贴一个福字,把福字,意味着福马上就要到。
时间匆匆从春节也将来临,在这天我们穿着着自己的新衣服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打造一个新的面貌,我们将便开着车回家了自己家,除非万不得已必须赶回家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都要守岁,我们一家人都在电视机前认真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在我们内蒙古都很爱放鞭炮,只能用一个字“开心。”来形容。尤其是迎新春是,不间断的炮声,不绝于耳。
初三四,内蒙古人会去给自己长辈们拜年,过年长辈们都会给自己家小孩的压岁钱,我们还会给家长们敬酒说些祝福的话语,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了,大人去照常做事,内蒙古虽然是农村,可是他也跟着城市一起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篇五:游呼伦贝尔大草原】
7月下旬,我们一家来到了内蒙古,游了呼伦贝尔大草原。
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有大大小小五彩缤纷的蒙古包,据说内蒙古人都很喜欢五颜六色的东西,所以他们穿的衣服都是五颜六色的。在我们来内蒙古的第一天,就在蒙古包里唱歌跳舞,别提多热闹了!内蒙古人真热情啊!
在草原旁边有一呼伦湖,据说呼伦湖是内蒙古人的母亲河。因为内蒙古很少有淡水湖,而呼伦湖就是淡水湖,人们都是从呼伦湖里打水喝的。我们赏湖的那天刚好是晴天,太阳照在湖面上,就好像无数颗小钻石在湖面闪闪发光。
中午,我们在蒙古包里吃烤全羊。内蒙古的羊肉连闻一下都让人垂涎欲滴,我夹了一块放进嘴里,居然没有羊骚味,这个味道很纯正,很鲜美。内蒙古的羊肉,果然名不虚传!
填饱肚子后,我和弟弟就去骑马了,那边有三种颜色的马,有白色的,有棕色的,还有黑色的。我先选了一匹“白龙马”,弟弟选了一匹棕色的马。我骑马的时候都会有一位叔叔来保护。开始,我在弟弟的后面,看着距离越来越大,我抬头跟叔叔说:“叔叔,我们能跑快一点吗?”“好的,抓紧啦!”叔叔话音刚落,就牵着我的“白龙马”开始飞奔,霎那间,我超过了弟弟。但在冲刺的时间里,我的屁股就没有一秒是在马鞍上的。结束后,我屁股疼得都下不了马了,虽然有点疼,但是我还是想再多骑一次呢!
呼伦贝尔真是个好地方,我迷恋那里的风景,我喜欢那里的人民,那里是我最值得回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