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碎片化生活】
网络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人们对很多事物的认知,迅速建立起了一个新型的世界。从古代的飞鸽传书到现在的各种社交软件,无论是从社交或者其他的方面,网络都使我们更加便捷,但这其中却也同时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碎片化的生活便是网络带给我们最大的影响,也是最直观的。在古时候君子之间的友谊是令人艳羡的,更有譬如“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这样流传千古的誓词,可见这样的友谊是稳固且牢不可破的,弹现如今的交友却不似从前那样,只是通过寥寥几句的了解和对话便一拍即合,神曲了交友之间最重要的交流,这难道不是一种不完整、碎片化的社交吗?通常这种社交的结果都是二三日之后便再也不会联系,只有少部分能做到真正君子间的友谊。这违背了交友的初衷,也是碎片化生活带来的弊处之一。
碎片化的生活诚然是有网络在背后的影响和暗中的推进,但我们的不作为和放纵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从个人角度上来说,我们无法把网络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完全阻隔开来,但我们却能够去避免生活中碎片化的现象的产生。碎片化的生活不仅仅是影响了我们个人,甚至会影响整个社会层面。譬如阅读,如今的纸质阅读在生活中少之又少,网络上的书记却是被人吹捧和崇拜,但网络阅读却不像纸质阅读那样“保鲜”,因为无论从阅读方式和阅读质量来说,纸质阅读的益处远比网络阅读来的大,所以从网络上汲取的内容也会是纸质中的三分之一,这样碎片化的阅读对人来说并无益处。
碎片化的生活使我们载入冗长而又繁琐的镣铐,它限制了我们的一直和行为上的自由,又不断地拖垮我们的思想。担忧如果去摆脱这种令人厌烦的现状吗?正如上文所说,网络与我们密切相关,剔除他来免除碎片是天方夜谭,我们只能从自身做起,留给自己更多思考和与他人相处的时间,而不是把精力投入近网络中去。试想若是一个人因为而被网络而束缚住,思想与言行受到侵蚀而破碎不堪,这是一件多么悲伤的事。
若是一个国家充满了被碎片化的国民,那富强于昌盛也永远与这个国家无缘了。所以拒绝碎片化的生活刻不容缓,从你我做起。
【篇二:碎片网络生活】
如今的网络在当今社会中已十分流行,人手一部手机不再是梦想。人们的生活可以说是离不开手机,这个现象在我的身上也是有体现的。
它让我苦恼过。
暑假,整个人都懒洋洋的,写作业也并不情愿。因假期的惯性,我会把手机抱在书桌旁,借口是可以在做了几个小时之后得以放松一会儿。我一到假期自制力就会下降,当然这也是借口。写一会儿作业,便以时间还早之名打开手机,将作业晾在一旁,网络上也不知是什么东西吸引了我。制作精美的小游戏?各式有趣的新闻?还是风格不同的网络小说?无从知晓。
时间很快,一晃眼就是半个小时,我急急地扔下手机,抓起笔,摊开作业本。脑子里还胡乱想着刚刚玩的游戏怎么样啊,游戏情节怎么样啊。不过写了一刻钟,又忽然瞥见手机屏幕亮了,抄起手机一看,QQ群里有人在聊天。就这样,我加入进去,待群内安静下来无人发言,再瞧瞧闹钟,又是半个小时。我暗自惊讶,却无可奈何。
好容易定下心完成几项作业,我又捧起手机,它使我静下的心稍有激动,这叫我同样疑惑。
现在的补习班类型太多太多,比如说……在家中打开电脑,点开“xx网校”的图标,在那里听直播课程。这样有优点,能够节省时间,不必跑东跑西;不过其实我并不怎么赞同,直播课程没有面对面那样,老师可以直接了解学生身上不足或不扎实的地方,能做到“对症下药”。且部分人可能会持以一种“只是网校,做直播的老师又看不到我,随便听听好了。”的心态去对待。网络不能使人发自内心安静下来,并乐意去做某件事,而且不会感到烦躁,这也是我深有体会的。
直播课程一节就是一个半小时,终于结束。
因为自己喜欢看网络小说,完成当天所有需要做的事后,我会找一些合胃口的文章来看,有小说,有散文集,有小故事。而它的好处是不用花费钱财去购买,更加便捷;不过纸质阅读给人的体验或许会更好,有人说过:“纸质阅读使人回归经典。”相对于这方面我亦是比较赞成,纸质书会带有一种“书香气”,令人心安,能去细细品味,斟酌推敲,挖掘其中深层含义。网络阅读就较为浅薄了,往往在阅读时一眼扫过,来不及多想,手一点,已经翻页了,也不想再回过头再品几番。对此,我有时候望到书架上摆得整整齐齐的各类名家名作,心里几分愧疚,想要尽量改正这点,仍需要毅力。
知道自己过于依赖网络,我想,我可以改变。
科技新时代,生活碎片化,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网络用来通信,不能让我们用来沉迷虚拟世界。回归纸质阅读,回归人与人间能够亲密交谈的状态,回归在现实中拥有完整的生活,去面对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