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生活处处是课堂】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悯农》我们再熟悉不过了,甚至可以说是老生常谈,可又有几个人能说到做到呢?很少,当然我也不在其中。而那次活动给我真正上了一课,使我感触良多。
那是一个晴朗的下午,我跟随百合花文学社去冯梦龙村采风。第一项活动是割稻子。当我戴上草帽,拿起镰刀,还真有点新时代小农民的风范。老师在一旁讲解动作:“割稻子的时候,割的高低很有讲究。割高了,后续不易处理,影响来年播种,低处不易割,大约割在这个位置最好。”老师边指边说。接着就是我们割稻子的环节了。我一手抓住一大把稻子,可怎么也不敢割下去,总害怕割到手,眼看别人都割了好多了,才用镰刀小心翼翼的一划。谁知,我的力气太小,没有将一把稻子整个儿割断,镰刀反而陷在稻子中了。我费了好大力气才将镰刀拔了出来,又在刚才的位置上使劲一割,才将那把稻子割断。“万事开头难”,接下来我就熟练多了,接连割断了好几把稻子。骄阳似火,才十分钟,我就在太阳的炙烤下已经大汗淋漓,真不知道农民们是怎样坚持那么久的。
接着是摔稻子,我双手将稻子高高举起,使劲砸到特定的装置上。只听“哗啦啦”一声,许多稻粒就落了下来,再摔一下,又有许多稻粒应声而落。我将落下来的稻粒收集起来,一部分放到机器里脱粒,另一部分自己留作纪念。然后,我便将大米磨成米浆,放进模子里,撒上桂花,制作成桂花糕,最后放入蒸笼。此时的我已经筋疲力尽了。
桂花糕蒸熟了,虽然普通,但它对我来说的意义却并不平凡。一块小小的桂花糕,凝聚着我多少汗水。割稻,摔稻,脱粒,磨浆,制糕,五道工序,道道都不易。吃着自己制作的桂花糕,格外甜美软糯。我又想到自己之前在学校午餐时经常剩饭菜,忽然感到万分惭愧。一块桂花糕的制作尚且如此,又何况一盘盘丰盛的饭菜呢?
这次生活中的课堂,我感受到了“稻花香里说丰年”,遗憾的是没有“听取蛙声一片”。但比这更宝贵的,是我明白了劳动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