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红楼梦读后感】
我恨生前未积缘,诗山书海伴流年无端坠入诗书梦,阅却三千烦恼文。
——题记
曾有人说过,将一本书,搁于小窗,任清风翻阅,亦是流年中的浓醉,醇香而清洒,而于我,独坐有风的幽窗畔,静心闲翻,亦是铭在岁月中的惊艳。
世人俱赞《红楼梦》中诗词皆佳,然而又有多少人,入心地读过,入骨地思过,清浅地访过曹雪芹的心呢?惟有细细品来,才会显出别样的韵味。
沁芳溪联曰:“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人赞之妙,妙于何处?此联不着一个“水”字,但笔起笔落之间,满纸便溢满了碧波漾漾。又如咏白海棠,林沁芳溪联曰:“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人赞之妙,妙于何处?此联不着一个“水”字,但笔起笔落之间,满纸便溢满了碧波漾漾。又如咏白海棠,林黛玉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被多少读者奉为绝唱,此诗之风骨,三分柔情七分愁,字字叩心,仿佛那一株白海棠就在那里,素白如雪,又凝了淡淡的幽怨,仿佛林黛玉也就在那里,如芙蓉含露,眉宇间是化不开的忧愁。反观咏絮之词,薛宝钗词尾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短短十个字,却是字字珠玑,完美概括了薛宝钗的人物心性。人曰:“以我手,写我心。”然而曹雪芹,一生筑一梦,“以我手,写众心。”却亦能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境界。纵有“增删五次,批阅十载”的用心,却更因曹雪芹广览群书,无论身处何种境地,书,都是他的“掌上花,心头好”,所以,这一梦,才会穿越百年,令多少人沉于梦中,再难醒转。
再读《红楼梦》,又是一番别样的风景。
《牡丹亭》杜丽娘词云:“如花美眷,抵不过似水流年。”多少人为红楼女儿的悲苦拿去扼腕叹息,清灵美玉陷泥淖,如一场戏,猜得着开头,却猜不到结尾。
看似这不是命——若是真正坚强有才,就应当在府中变故之际明哲保身,免受泥淖之污。
然实则这确是命——在吃人的封建礼教下,她们仅会吟风弄月,多愁善感,在家族靡溃之际,所能做的,仅是耳耳,有的流浪四方,无处为家,有的香消玉殒,魂归离根,锦绣年华付与断壁残垣……
有多少人,沉醉于这一梦中,就这样眷了一生,念了一生,反却韶华空落,生了那满腹愁肠。只有书读百遍,其义方得“犹抱琵琶半掩面”,多少人穷极一生所追求的,不过是信手翻书,浅吟而铭的,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数,那么,请托起一本书,无惧于波涛汹涌,自有山水相迎,读书,缘何?不过个中冷暖君自知,若有至淳、至真的气质与作为,便可在菲薄的流年,给自己找一方憩息的天地。
潇湘馆联云:“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也不知林黛玉独坐潇湘幽窗是一种怎样的心境,然而我不必去想,在暖暖的落阳下,只是独坐一方角落,“幽窗读罢心已静。”
【篇二:在桂花飘香的日子里】
桂花又开了。
经过了无数个春秋,人们似乎已达成一个共识:秋天与桂花是连在一起的。有秋天的地方就有桂花,有桂花的地方就是秋天。
可我想不明白:为什么桂花与秋天密不可分?
我随着爸爸走在林间小路上,尽情欣赏着路旁的桂花。桂花极小,四瓣,花蕊小到几乎看不见。在绿叶下,在枝桠间,桂花连成一片,熙熙攘攘,好不热闹!你看,有的含苞欲放,有的正绽开笑脸,还有的已经凋落,铺满了树脚下一地一路。细看其中,大多是银桂,夹杂着金桂。于是,我的面前便出现了一条点缀着赤橙色的淡黄色的小路来。
爸爸早就在路旁的长椅上坐下,大口呼吸着香气。我也装模作样吸了一口,哇噻,真香啊!桂花虽能发出极香的香气,但并没有其它花朵夺目,我就是因为只看花的外表而漠视了花的香,我都觉得自己好笑。
爸爸突然问我:“你觉得这桂花,怎么样?”“嗯,还挺好。”我回答,“金桂香一点,银桂嘛,比较淡雅,清新。你说呢?”“哈哈,我知道你刚才在想什么。花分两种,一种漂亮,一种香。许多花都漂亮得很,可是香气儿不浓,只能放在空地上看,看多了还觉得厌烦;香的花呢,虽不引人注目,可这香气却时刻吸引着人。久了,也就耐看了,漂亮了。”爸爸说到这儿,顿了顿,望望四周如满天繁星般美丽的小花们,接着说,“人也一样啊,你的外在可能很有吸引力,可内在才是根本。要做一株桂花,才能带来永久的美。”
我听呆了,也看呆了。我打量着这些不起眼的小花们,似乎瞬间懂了一半。“桂花虽小,但不要小看它啊!”是的,她就像那么多为祖国默默奉献的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持久地奉出浓郁的“香气”……
我想,我知道为什么桂花象征丰收的季节了!
【篇三: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作文】
“多功能”奶奶
——心灵手巧的奶奶
我的奶奶手非常巧,她能缝制出不同图案的十字绣。比如说“万马奔腾”上面的马仿佛真的奔腾起来,简直栩栩如生,而且这些马头上的太阳光芒四射,这些马犹如在骄阳下赛跑的队员一样。再比如说“百花齐放”,奶奶缝的最好的就是它了,这幅图中的花分许多种簇拥在一起,犹如在争着谁比谁的颜色更鲜艳,再加上花丛中有五颜六色的蝴蝶在飞舞,简直是锦上添花!
——喜爱做饭的奶奶
奶奶还喜欢做好吃的美食,这让我和姐姐大饱口福,尤其是做的面条,她做的西红柿鸡蛋面最好吃了。先炒好西红柿炒蛋,再下好面条,之后把事先炒好的西红柿炒蛋往面条里一倒,就大功告成啦!
——知识渊博的奶奶
奶奶还喜欢看书,并且要读懂,读透,不会不求甚解,更不会所有的书只读一遍,不懂的会反复读,一直到懂了。她喜欢读文学方面的书,所以很有学问,有能说会道的本领,她也喜欢读浅显易懂的哲理道理的书,所以她知识渊博。
——喜欢散步的奶奶
奶奶还喜欢锻炼身体,她每天要走许多路。闲下来的时候总要出去围着大河堤转几圈。她说她年轻的时候一次走过120多公里路!真是不可思议,难怪她身体那么健康!
我爱我的“多功能”奶奶,我崇拜我的“多功能”奶奶。
【篇四:我把掌声送给你】
我曾把掌声献给在秋季开得烂漫一片金黄的菊花,一簇簇的菊渲染秋的色彩;我曾把掌声献给在冬日傲然挺立的梅花,一点点梅红点缀冬那白的织锦……
我识蜡梅是在初冬。
北方的冬寒冷漫长,才至初冬就飘起了一片片晶莹剔透的雪,落在匆匆而过的行人肩上,发上,树枝上,地上,屋顶上,使世界白茫茫一片,仿佛围上一层薄薄的白色织锦。晨露凝结成冰滞留在枯黄的落叶铺成的地毯上,在这白雪皑皑的世界,竟有三四抹鲜亮的黄色,远远地仔细一看,是三四瓣黄色的花。我带着好奇去寻它,只求庐山真面目,仿佛有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才初识它——蜡梅,也作腊梅。
蜡梅不同于普通的红梅或白梅,它小巧精致,泛着金黄色的光。我见过的蜡梅树矮小,花分多层,花蕊短小,花瓣如壳。它的香味几分浓郁,几瓣蜡梅在冬天美如诗画。
在寒冬,蜡梅不如五六米高的红梅引人注目,也不如松树般高大常青,更不如白杨那般抵御沙尘暴的坚韧优美身躯;又提及百花,它花味虽有些许浓,却不如桂花香浓郁,也不如月季---Chineserose那样美貌艳丽,不如桃花满面春风受人称赞。可它偏以这种姿态熬过漫漫四季,在某个百花齐谢的冬夜里,悄然地,绽开了。
在春夏秋时节,它并不显眼:春季万物复苏,夏季百花齐放,秋季硕果累累。冬日的蜡梅金黄的外瓣托起柔软的花躯,之前挂在枝上的一部分叶子落土归根,知恩图报地滋养起蜡梅树来。落叶落下时,宛如一只蝴蝶,旋转着,舞动着,入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人尚且对梅赞不绝口,又何况我呢?梅树或是蜡梅树,熬过漫漫寒冬,最终释放出冬天那抹动人的颜色与芬芳。清香萦人,一闻难忘。
待我第二天再寻它时,两小儿嬉戏其中,我便知:花被折了。我替它悲哀它那刚刚诞生就夭折的短暂生命,还未传粉便逝了。
后来那株树再也没绽过蜡梅。
【篇五:风景无限好】
如果说人生是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
林沐阳,是我小姨妈的儿子,今年4岁半。他长得很秀气,少言语。平时不准父母杀鸡剖鱼,很有僧人风范,但对家里所有的来客都不理不睬,显得傲慢。
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捧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却不接,小眼睛一翻一翻的。阿姨说:“你不要?”他说:“你摘了他们,他们会很疼的。”对于花花草草,我向来是喜欢的,可是不爱惜,不保护,再美好的东西都会被摧毁。我的小侄子却懂得爱护这些生命,这是我所不能及的。在我心中,小侄子对美,对自然的爱护就是最漂亮的风景。
大街上两个小孩吵架,一个揪着另一个小孩的耳朵,另外一个却拳打脚踢,身边父母都不在。他爹正好牵着他经过,他看见了便跑过去立于两人之间,大喊:“不许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不许打架!”我是没有这种管事的心的,现在的孩子,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要动手,实在是不应该!我的小侄子是英勇的,是我远远所不能及的。在我心中,我小侄子的英勇也是我觉得最美的风景。
林沐阳该当我的老师的,他教会了我许多。现在有的世人不懂得正义,善良,友好相处,我的小侄子却能很好的诠释到位。
他的正义,善良,友好,美好的心灵都让我觉得这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亮丽的风景线。在我的认知当中,也许他不是最美的,却是最亮的。他让我懂得了,即使这个社会再黑暗,再污浊,都不能失去了自己的初心,失去从一出生开始就有的最宝贵的良知。我们不一定所有品质都具备,却总有一些能让我们闪闪发光,拥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景的。
我的老师,感谢因你的存在,让这个世界多了一个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