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书品人】
我喜欢读书,古今中外的书籍在我眼前骄傲地排队走过,书内各种人物也都伸胳膊伸腿地跳将出来,活灵活现的,演绎出人生种种,争着让我了解他们,走入他们内心深处。
“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稿曝,不复挺,糅使之然也。”荀子手挚《劝学》书篇,拈须微笑,继续吟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切记,切记。”这单纯而又迁古的儒生略揖一便轻轻地走进了历史。
时间飞逝,华北惊变!敌人的铁蹄已越过长城,几千里锦绣山河,几十座繁华城市都已惨遭践踏,南瞻北望,又何处不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战火中突然放大出一位热血青年。只见他穿着破旧的长袍,飘拂着长髯,背着双手,昂首仰天,血脉喷张,如雄狮怒吼:“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带血的字句,带血的眼睛;体现着中国人的铮铮铁骨!发黑的战火浓烟将他隐没在历史深处,但我还是通过他的带血的文字揭开了蒙面的灰尘,看到了《死水》后面的希望与焦渴,看到他黑框眼镜后面的愤慨与执著!
“我是一个男子汉,我要写出最好的作品,我要把莎土比亚打倒在地满地找牙直哼哼!”海明威粗犷而洪亮的声音从《老人与海》里面传来。他,一个浑身黝黑,满脸皱纹却有亮如灯炬的小眼睛和无穷力量的胡子拉渣的渔夫,举着鱼叉与鲨进行生死殊搏,在变幻莫测的大海中死里逃生。分不清谁是海明威,谁是渔夫,他们合二为一,铸成一座铁塔般的硬派男子汉塑像,他的坚强的嘴角吐出一句至理名言,掷地有声:“英雄是只能被消灭而不能被打败的!”……
一个个人物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有血有肉,他们的话语越发清晰,越发响亮,成为渐强的音符,让人们思想解放,人性爆发,热血沸腾。他们随时代进步却有着鲜明的个性,或温和儒雅,或目眦发指或横眉怒目或谈笑风生,在文字间隐映,在品读中清晰。
桌上放着一叠散发着墨香的著作,忍不住再作一番解读,再品一番古今贤者,感悟人生真谛。
【篇二:文化魅力】
罩上薄纱的文化神秘而富有魅力。匡衡爱慕文化,他凿壁偷光;孙敬热爱文化,他悬梁刺股;孔子挚爱文化,他废寝忘食。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作为华夏子女,怎能不热爱它,迷恋它?
秋风瑟瑟,伴着落叶,我踏入了校园,学习了第一个汉字——“火”。它只由简单的五笔构成,却形象地描绘了火的形态。汉字犹如活泼自在的精灵,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她有形,有义,亦有情。细读她,就如一篇清新华丽的小说;细品她,犹如一幅灵动脱俗的水墨画。启蒙老师曾说过:“汉字她方方正正,是教导我们正直做人;她有菱有角,是让我们学会不卑不亢的态度。”简单的文字却蕴含着如此深刻的含义,让我不得不迷恋上她。
许久后,我有能力读书品字了,变热衷于幽默但极具讽刺意味的寓言故事。“邯郸学步”提醒我不能盲目模仿他人,“愚公移山”激励着我学会执着与坚持,“曲突徙薪”更是让我懂得了事先采取措施防止祸患发生……这样简单易懂的语言文化,使我的童年变得充实,让我从懵懂走向成熟……
渐渐地,我开始接触唐诗宋词,领略文人墨客的风流文采,感受骚客或悲壮或婉约的屡屡思绪。在应诏入京,供奉翰林之际,李白豪情满怀地高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国破家亡之时,杜甫浸满忧患的笔下涌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绝世佳句。我们虽不能回溯到那个时代,但从他们精简的诗句中领会到李白的远大抱负,读出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乱。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阅历的增加,随着学识的积累,我愈发能感受到文化散发的阵阵清香,能品味到它独特魅力。文化高雅的气质引领着我走入学海,让我陶醉其中,让我迷恋热爱。
中华五千年文化是一条历史长河,波涛滚滚,前进不息。华夏子孙应坚守本心,让善良相伴,让勇气相随,以诚信为友,以正义为伴,表达自己对华夏文化的热爱,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浓厚情感,让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