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懂宁静之乐】
这日,雨声淅沥,我倚在窗边,独享这份宁静。窗外,雨水滴答滴答的欢快地唱着小曲。
我拿出闲置已久的茶具,慢慢地倒上刚烧的开水,放一点清香的茶叶,我欣赏着茶叶,在水中上下翻滚,杯中泛起一片绿意,茶泡好了,我静坐在窗边,与雨相望。
我静静的看着杯中的茶叶,他们已经经过开水的洗礼,释放出自己最纯的清香,轻尝一口心中顿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滋润着我的心田。
我望向窗外,不知何时雨已大了起来,路上行人纷纷急跑,雨中的树木、花草都在经历一次洗礼。此时我的心已沉浸在这宁静之中,品味宁静之乐,心中所有的疲惫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茶的清香在升腾,弥漫在清新的空气中,那缕轻烟好似一位仙子在跳舞,窗外的雨声,成了最美的伴奏,水中花,雨中画,我的心早已浮现,陶渊明“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美景,刘禹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淡雅,他们不正是在那份喧闹中,选择了一种宁静吗?那片菊花,那间陋室,让他们的心灵找到了归宿。
此时的我独在一方小天地,品清茶,观细雨,岂不美哉?没有学习之压力,没有嘈杂之烦恼,深感轻松。
一花一世界,一茶一宁静,生活不能只拼搏劳碌,当你累了,困了,烦了,停下来吧,去品味这份宁静,只有在享受宁静之后,才能更有利迎接新的挑战。
唯有读懂宁静之乐,方能品悟世间美好。
【篇二:生命的格调】
忙碌的冬季,窗上的冰花越来越厚……生命中似乎少了点什么,哦,我开始淡忘了——温馨。
那是一种怎样的格调啊!是初春河上掠过的第一丝绿;是洋槐花漫若飞雪的第一朵花;是月光如水浸润的庭院;还是满坡黄花间衣袖盈风的少女的笑靥……
匆忙的春风吹散了冬的脚步,将冰吹融,将朦胧中的叶片拉出大地……于是,匆忙的我忘记了生命的格调,啊,又若隐若现!
犹记得小时候最喜欢踩着洋槐花,然后抬头看着桥边的那棵大树。真的很高,我会从指缝中看着它,阳光还是刺到了我的眼睛。这调皮的洋槐树!一会儿将阳光遮住,一会儿又透露出几缕光线,然后我们便一起咯咯地笑着。大风一吹,它欢笑着,抖动着身子,漫天飞雪般。有的调皮地滑过我的脸颊,有的偷溜飞进我的脖子,弄得我认为是虫子,在那儿直跳。散落一地的洋槐花,是简单的,更是温馨的。
小铁皮桶在水井中碰来碰去。由青石砖砌成的水井,边上爬满了青苔,配着清悠的撞击声,唤醒了姑苏城外的那半夜钟声。此刻颇有《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韵味。再回到水井,这只是我一时的幻想罢了。桶中的水也哼起了调子,让人似乎到了青山绿水之处了。潺潺的溪水,被石砾的锋芒割破,仍然欢快地流着。柔软但不柔弱,弯曲但不屈服。多么自由自在啊!“叮咚”,我看到了李清照的泪滴入井水中,成了我的凝眸,我感受着那份哀愁却也是欣喜。“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叮咚”,清脆的声音,足足地滋润了我的心田……
温馨的洋槐花和清脆的铁桶与水井的撞击声,没有大美,没有仙乐,只是生命中的一段小插曲,是不经意的。可是,就是这些生活中的细节构成了生命的格调,生命应是充满着温馨。
在快节奏的社会中,适时放慢脚步,品味生命中的温馨。在学习上,能够轻松上阵;在名利场上,化解笑里藏刀;在生活中,拥有融冰之旅。请从细节获取温馨,请用温馨点缀生命。
春意盎然,窗上的冰花开始融化了。生命的格调就应该是温馨的,你看,窗外的世界多美啊!
【篇三:审视自己,寻找根本】
走在河畔,绿意点燃,草色入帘青。我就在这低低的绿色中移动,手中的小弯刀嘶嘶作响。良久,站起,吃痛的敲敲将手中一把野菜递给姥姥,却发现菜篮子里有了小半筐的菜,我这动作也不慢啊,怎么没什么成果呢?姥姥笑道:“我这天天在这地里,年年干的活,自然比你这初来乍到的快太多了,你怎么会有我这技巧呢?”
后来我慢慢品味,是我只看到了结果,还是自己的能力不够,问题出在自己这里,不能老拿别人做参照,就像抱怨对面邻居衣服洗不干净的太太,直到擦了自己的窗户才发现是自己家的窗户脏了。对于现在越来越浮躁自傲的人,有时候真应该反省反省自己。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鲁迅先生,那个在黑暗世界四处碰壁,他没再彷徨,而在彷徨中呐喊出“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大丈夫”的他,曾也在学医治民道路上徘徊,经过了反复的认真的思考,他终于找出来当时中国人民麻木的思想才是腐败社会的根本原因,唤醒人类的思想才是关键。我仍记得教科书上对他精确的评价: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而那些从云端跌到谷底的人,总觉得自己完美无瑕,不懂得找自己问题的人,终会失去所拥有的。还记得《过秦论》中“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吴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也业”。而秦始皇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万世之业”只在他儿子手中就易主了。秦始皇虽有一统华夏,以一敌六国之能,却不懂得反省自己,对百姓一再的施行暴政。而他的儿子更是以错为对,秦自然逃不过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的命运了。对于秦我能想到的最贴切评价莫过于雨果所说的“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
我们不是圣贤,注定过错连连,重要的还是将自己从错误中走出来,要从错误中学习。如果自己一事无成,终究不是别人的错。爱尔兰有句名言:“越是无能的人就越爱挑别人的错。”乌鸦飞到猪身上,看不见自己黑,只看到猪黑了。天上星是数的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见。
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先生纵有着“春来我先不开口,哪个虫儿敢应声”的傲娇口气,也时刻想着“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时刻反思自己认清自己才能更好,更全面的进步。
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只有愚人才会知过不改,我们都不想当愚人,那就让我们像瓦茨一样相信反躬身省是通向成功和未来的途径。
【篇四:真实与美化并不冲突】
一株树,一盆花,未经修饰,自然伸展,生机盎然。它们真实地展现着生命力,这难道不美吗?无疑是美的,生命的大美。经过修剪与雕饰之后呢,具有神奇修饰功能的人们将它们美化之后呢,你能说它们不再是一株树,一盆花了么?还是说它们不再真实,不再富有生命力了呢?它们只是被美化了,人们将它们本身就具有的美加以挖掘和生动地再现,既更好地发挥了它们的观赏价值,也能让它们自己生存得更有意义,这不正是美化的作用吗?那么,将真实的生活美化一下不是更好?
对于生活中所谓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这些自拍神器,我是不排斥的。它们就像独具匠心的匠人,将每个生活在自然界有如花草般的人类的独具特色的美,以美图的形式反映出来,既在悦人的同时,也增强了个人的自信,让我们更加奋勇地拼搏前进。因此,我认为真实的生活与美化其实并不冲突,美化反而有利于我们在真实的世界中更好地生活。
但是,美化也需要适度,否则,就是自欺欺人。刘禹锡身处陋室,却能以德馨自保,不忘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来美化生活之景;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美化交往之谊。这种美化是基于真实生活,乐观豁达的美化。怡人的同时也怡己。然而鲁迅笔下的阿Q,只沉醉于他梦里自己编织的过分美化的生活,这种美化与真实生活格格不入,从而,他也终是自欺欺人,最后郁郁而终了。两者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只有适度的美化,才能适应真实生活的需要。
植物的修饰何尝不是如此,适度的美化,会给植物带来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可若过分美化呢,不是基于真实而来的美,终会沦为矫柔与造作,这种美,费了功夫,却是最下等的。因为它不真实。
“反美颜”软件问世,也许能消除美图效果,却不能消除人们追求美化的心,因为爱美人之天性,也因为,适度的美化与真实生活并不冲突。
【篇五:我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农村,那是一个依山傍水,空气清新的好地方,处处绿草如茵,美景如画,就让我带你走入我的家乡吧!
在我的家乡里,空气特别好,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山连着山,稻田与山间有一条弯弯的道路通向我们村一一小坑子水北坑围村,小车只能单向行驶,路边到处都开满了许多的花。从我家走出去,就会看到屋外墙上长满了苔藓,我常常用刷子去刷掉它们,可是,不到一个星期,墙上又长满了苔藓。真让人感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之美啊!
我家门前有一棵龙眼树,下面有石桌,石凳。夏天,我和弟弟妹妹常在下面乘凉,龙眼树上龙眼树就像一把大绿伞,把太阳的毒辣全给挡下去了,农历三月过后,龙眼树上便会开满淡黄色的小花,一簇簇小花都会散发出诱人的气味,一群群蜜蜂和蝴蝶都被引来了,都在花簇上采蜜。花谢后,树上便会挂满珍珠似的小龙眼,在太阳的照射下,就像一颗颗小星星,听说,龙眼果不仅营养,而且还可以入药,可以晒干,我爱家乡的龙眼树。
还有,在田里有一条小河,犹如一条迂回的透明的带子,清澈见底,里面有许多小鱼小虾,我记得小时候,我常和弟弟妹妹在那里抓小鱼小虾,只要用畚斗往水里靠草处一捞,便会捞到许多小鱼小虾,那里有石头,可以捡回家做装饰,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家乡的菜园更是好,那里本来是爷爷奶奶以前住的瓦房,但被拆了,奶奶就每天把石头从那里捡出来,不停得往里面放黄泥,才把它变成一片田地的,园子里种了许多菜,有小番茄,番薯,芹菜,卷心菜……这些都是奶奶辛苦种下的,待这些蔬菜熟后,园子里就像穿上了一件绿衣,它们没有打过农药,是绿色食品,味道更是比买来的新鲜。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爱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