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道相关作文

【篇一:黄山松依然】

伫立于云海之上,任凭千年风吹雨打,黄山松,依然。

我已不再像往日那般展现出“学霸”的风采,接连几场考试,接连几次失败,已不仅让我输得精疲力尽,甚至丧失信心。这可是一学期最后的一场考试啊!我怎么了?真的,再没有往日的依然。

父亲决定再带我去趟黄山。其实,那儿我已去过一次了,我早已惊异于云海、温泉这两大奇观,甚让我赞叹的,便是黄山松。

那是怎样的奇树啊!它不像梧桐树一样生长在平原,几乎随处可灭;她不像杨柳一样生长在驿道边,寄托了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它也不像胡杨一般生长在沙漠,孤独沉睡千年;它更不像榕树一般生长在海南,看大海潮涨潮汐……它,选择了黄山,选择了那陡崖峭壁。

那时的我,多像它呀。永保前三的位置,可现在呢?恐怕想进前十都有些困难了。于是,黄山松,依旧。

我再次来到了黄山,仰头望,一眼就看到生长在陡崖峭壁,泥道两旁的黄山松。

我迫不及待的爬进云海深处,在一棵黄山松旁停下。它的根,在泥土里,在碎石里,树干微弯,分叉上浓密的,绿色如云朵般的伞状的枝叶向人们展现着自己的魅力。千百年前,它如此,引无数文人尽抒怀;而千百年后,它依然勾起了我对昔日的回忆与感慨……

千百年来,它遇到暴雨的摧残,狂风的呼啸,闪电的袭击,烈日的烘烤。可是,它并没有退缩,反而昂起头,任凭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烈日炎炎,它依然伫立于黄山,于陡崖峭壁,于云海之上,绽放出了生命的光彩。

而我呢?遇到了几场渺小的考试失败,又有什么理由怨天尤人,萎靡不振?

从此,我的内心释然,不管好与坏,成与败,向那黄山松学习,依然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更好的迎接一次次狂风暴雨,最后炼出蓬荜生辉。

向黄山松学习,任凭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烈日灼烤,依然立于黄山之巅!

每次回眸望,黄山松依然……

【篇二:天府绿道】

在城市里找上一条林荫小道。

趁着天早、太阳并不毒辣时出门,路边找上一辆车,即可动身。此时没有包袱是极好的。

在三环路旁或是湿地公园处找上一条道。沿着其骑行,观一番沿路的“绿”。

这公路旁的生物圈并不单调,外侧幽绿的银杏、紫中带红的红叶李、已结了果的桃儿、枝叶宽茂的黄果树……内侧相隔不远处不时会出现一座凉亭。不少老人挥着芭蕉扇驱赶蚊子乘着凉,在闲暇时光说着、笑着。

虽说是水泥铺成的道路,可坎坷的坡道就如乡间的泥道。不少人顺着凉爽找来,顺着道路走一趟。

阳光逐渐升温,用耳聆听,嘈杂的声音逐渐响亮,桉树上正是微观世界的交响乐师——蝉,地里待上了四年后,树上尽情演奏一番。就算是早晨的绿道也并不会单调乏味。

当暮色降临,隐去了阳光,蝈蝈声下,水泥路上行走的人多了,比起白昼这里就更显得热闹了。没了蝉声的嘶哑,而是蟋蟀声的嘹亮;没有阳光的刺眼,而是路灯的柔和,此时的天府绿道毫无保留的转变为悠闲的画面。

绿道还有着另一个含义——安全通畅的道路。在天桥、高架、下穿隧道、环线道路的不断完善下,天府道路已然成了“绿道”。正是由于道路的不断完善,即使汽车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道路交通始终畅通。天府正是一条绿道,一条通往生态的绿道。

绿道——天府。

【篇三:细雨】

九月的细雨,从从容容地下着,伴着轻雾。乡村裹在乳白色的雾中,似有似无,如人间仙境般。泥地上,房瓦上,池塘里,到处都是雨的脚印。雨细细的,像晶莹剔透的蚕丝,又像一根根闪着银光的绣花针。隔着细雨,绿绿的麦子被浸染成淡绿色,毛竹是米白色的。细雨还在悠悠地下着,山村烟雾蒙蒙。

好不容易回到老家,却只有蒙蒙细雨在迎接。隔着挂满露珠的窗户,隐约地看见公鸡昂着头的模糊轮廓,母鸡低头啄食的身影。弟弟和妹妹戴着金黄的草帽,追赶着毛茸茸的鸡宝宝,从东头到西头,从桌子边到床底下,满院子是脚步声和母鸡咯咯的乱叫声。泥地上一个个小小的脚印都积满了水,散布在一旁的蹄印与大大小小的脚印被雨水冲刷,变得越来越模糊。

雨渐渐大起来,淅淅沥沥,从高空落下,又汇成各种水洼,或流入农田和池塘。看雨,悄无声息地爬上布满苔藓的青瓦,像一条条小河,缓缓流下,形成一条条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

碎瓦铺出的小路弯弯曲曲,通向那座西式建筑物前的一块空地上。细雨敲打在水泥地上。虽没有大雨珠那样强劲有力,但这十分轻柔,像小猫的脚爪走路时静悄悄。聆听雨声,在石子上沙沙的唱歌,在池塘里哗哗溅起水花,在泥地上吧嗒吧嗒,在学鸟儿唱歌。泥道上,偶尔几只母鸡咯咯欢叫,大公鸡躲在樟树下避雨。

城市里的雨是灰色的,常常天空乌黑乌黑,雨后的城市道路上水洼混杂着一种汽油味。乡村的雨后空气很清新,带着几丝甜味在村中到处弥漫着,一切看起来都是如此干净。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