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诗词之美令我感动】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上下五千年,多少风云人物已化为枯骨,多少亭台楼阁已化作残垣断壁。可唯有诗词,几千年来,经历无数风风雨雨,依然保存着那份多独特的,亘古不变的美。
仍记得岳飞的《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当你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不要把自己的大好时光浪费掉,等到你已满头白发时,你才会发现,时间是多么的宝贵,而你,只能低下头默默叹息。从这三句诗中,你能否读出岳飞的惆怅?你是否会被深深的无奈而感动?
又想起陶潜的《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顾自采菊,款款走在东篱下,听不到大街小巷、繁华闹市的喧嚣,陶冶着自己的情操,放荡着自己的胸怀,悠悠走在田间小路上,心中没有一丝杂念,看到南山,心中又平添了一份宁静,从这两句话之中,你能否体会到诗人心中的平静?又能否体会到诗人那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境?
还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历史的车轮滚过,留下无数风流人物,当毛泽东走过一片片雪山之后,写下了真正的风流人物还看现在,他以那无比豪迈的气魄,抒发了多少现代人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超越前人,创造奇迹,从这三句中,你能否读出壮年毛泽东的胆识与气魄?你又能否读出他对革命的信心与勇气?
最后还有李清照《点绛唇》中“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一位豆蔻年华的少女,一袭青裙,几支珠钗,三千墨发,独自一人立于繁茂的树冠之下,阳光拉长了她的影子,让那少女恍若画中的仙子。蓦然回首:驻足,将鼻尖贴上青梅,你能否体会出她的羞涩,又能否体会出他对生活的那份诠释?
诗歌,比小说多一份精炼,比散文多一份意境,比歌剧多一份想象的空间,你能否读出诗中不同韵味的感动?
【篇二:忆春】
断壁残檐下,一位肖瘦的女子望着眼前的春景与不尽的烽火,倍觉“凄凄惨惨戚戚”,眼中似乎有愁,也有故事。
那是一个三十多年前的一个春,她与一群大家闺秀信步于桃花下的羊肠小径。她穿着锦衣,插着金钗,谈笑着闺中琐事,心情大好。与那些闺秀每人都摘下一枝桃花,携入闺房中。借桃花吟诗作词,借诗词抒情。颇有后世《红楼梦》中众才女吟诗之景,其间风流自不必说。与众人饮酒后方散。
春风之中,春日之下,她一个人泛着醉意,逶迤着在河边漫步。又坐在秋千上兴尽后,站起来舒展了一下。露气正浓,花尚且未盛起。也不知是醉酒,也不知是天暖,汗把衣服她摇摆着,带着几分倦意从桃花之间小心看去,现在很羞涩。原来有客而来。很快她便跑开了。可无料遇到了客,她低下头去,脸上有些红润。故作“倚门回首”之状,“却把青梅嗅”。
一切又回归到了残檐断壁下,她坐在那里,眼中充满了眷恋,那些美好的春日,一去不复返。当年的踏春,当年的倚门回首,只不过是过去的瞬间罢了。
她,却活在如今。
她面前也有春光,只差,一个盛世。她无奈地望着南边,心中是恨。她叹息着望着北边,心中是眷恋与恨。于是她写了一篇踏春游记,名曰《点绛唇》。
她,就是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