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遇上你,是我的幸运】
鱼儿遇上水,是鱼儿的幸运;云朵遇上蓝天,是花朵的幸运;而我遇上了你,是我的幸运。
0岁,我出生。后来听说我出生时只有3斤多一点,爸爸一只手就托我满屋子转。家里人都说。这么小肯定养活不了。只有你一直坚定着信念把我养大。现在每次听我开口抱怨自己只有一米五几,怕是不再长高了的时候,你总是淡笑道:“高着呢,我挺满足!”虽然每每这个时候我都笑着说你太容易满足,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我长不高,可是你可能没看到的是我心里某一地方早已因你而柔软了。
10岁,我贪玩。那时候太小不懂事,你又那么好脾气,不怎么管我。于是我常常溜出去玩。记得那天大风天气,我又偷偷溜了出去。没想到班主任通知了你,也没有想到你找我找遍了整个世界。一直无法想像那么冷的天,风那么大,你是怎么骑着单车找了我一个下午的?
13岁,我还是个孩子。上初中,离家远了,我提出也要骑单车,可你一直不赞成,说危险。可自从那次我早晨偷偷骑走单车,晚上照常回来后,你再也没有反对过了。只是后来听爸爸说,每天临近放学的时间,你就早早地站在路口守望了。冬天路滑,可我还要照常上学,你说不能骑车了,于是一狠心,就搬到学校对面。天气依旧很冷,但每次踏出家门,想起你的守望与搬家的抉择,我突然就感到暖和了。
15岁,临近中考。我很紧张也很有压力,每次看到月考靠后的成绩,心如死灰。成绩单上红色醒目的数字,总不见向上趋势的年级排名,慢慢感到绝望。想着中考后如果失败了,你们失望的眼神、亲朋好友的责怪、村里众人鄙夷的眼神……我常常会感到莫名的恐惧,甚至有了放弃一切的念头。哪料有一天收到了一封“女儿亲启”的信件,我对那几句话记忆犹新:“如果你真的那么做了,我一辈子也不会原谅你,我会恨你,看不起你,我十月怀胎的女儿,决不是孬种!”
偶尔还会想起你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无时无刻不告诉着我要怎么坚强,怎么努力,尽管我会说你凶、说你严,但看到这个题目,我还是在一瞬间就想起了你。
妈,遇上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你放心,无论人生怎样起伏变化,我一定会陪着你看晚霞落尽。
【篇二:碎片生活,我不破碎】
啪——镜子碎了,一个我成了多个我,无论怎么拼怎么粘终究是多个我。
网络的发达飞快,科技技术水平的发展急速。昨夜我还在笨重的老电视机上了解外面发生了什么,转眼间我已经使用着液晶屏电视上网了,也就这么几年吧!生活也可谓是丰富到赤橙黄绿青蓝紫并存着,然而却显得多了些迷茫、空虚和惆怅,人们内心世界变得越发浮躁起来。开始对事事都只是知道,对事事都无法穷尽好奇心,没有一定的目标,任何事都可行亦可不行,任何事都做不完整,像是缺了一块的拼图,要就这样放弃了吗?为什么?哈!原来我们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它仿佛是细菌,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不刻在改变着你。
生活必然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21世纪这个“碎片化时代”产出的碎片化的信息接踵而至。如果问老一辈的人是怎么了解“外面”的,想必获取方式是:白天看报纸,晚上看新闻吧。但现在的媒体传播信息已经不再是还原事实整体的呈现,而是转化为思考“群众想看到什么,群众会被什么吸引,怎么做我才能火”。于是出现了各种标题党,各种歪曲事实,各种假话套话出现在人们眼前,就比如杨绛先生的过事这件事,在诸多悼念文章中,有一段话被传为她的百岁时的感言,一夜之间爆火,结果就在人们沉浸于其中时,有出版社澄清说这段话并非出自先生之手,岂不是笑话,更别说乔任梁事件了,人云亦云,甚至添砖加瓦。所以,人们并不擅长辨别真伪,怕只是看到什么有道理就追随,什么看起来美好就爱戴。而我们应该有的精神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由此看来,即使是出现了大量的虚假信息,但其实碎片化的信息并没有错,错的反而是我们那颗不会思考不会辨真伪不会过滤的心。
信息量丰富,知识也无穷尽。成长中,知识是我们接触最久的东西,而通常它都是以碎片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碎片式知识呢?因为使用度高,并且直接和生活联系。常常是“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所以,彼时的“阳光”,那时的“花朵”,我们都想收留在脑中,只好都记下来。但是在碎片知识的背面是悬崖,它有很大的局限性,它终究只能在知识的表层上闪耀,而无法支撑深入的探索,因为它不够完整、不够精炼。好比逻辑思维的形成,它需要的是一套完整的思考将内容清晰地串联起来,倘若遇上碎片化结点,就又要从头来过。
碎片化的生活,并非坏事,也绝非好事。运用碎片化的工作取代长期的工作来缓解拖延症和焦虑的人不在少数;运用碎片式的锻炼在不知不觉间增强体格;运用碎片式的睡眠来养金蓄锐……其实主要看怎么利用以及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临这样越来越碎片式的生活。
碎片生活虽然经常让人精神精力被消费,像是吃东西,吃的太多太杂,肠胃会无法承担从而引发多种疾病,但如果吃的精吃的单一细嚼慢咽,对肠胃则是极好的帮助与保护。所以何不静下心来慢慢读一本书,充分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午饭之余做做冥想、睡前思考下人生、用几分钟看看窗外风景放松一下。
生活碎片化,即使可能会使注意力浅薄化、思维浅薄化,但镜子即使再破碎,照到的也还是自我,你才是操控者。别让碎片化的信息击碎了原本的生活节奏,别让碎片化的知识打乱了原本的思考,我们才是人生的主导者,拼图就算缺一角,图美是硬道理。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但让生活遇上一个完整的内心。
【篇三:当什么的时候】
【篇一:当矾烟飘起的时候】
卢子豪
阳光是如此的耀眼,刺眼的光芒照在我的身上,抬头一望,便看到一缕缕浓烟,慢慢飘来,它使我想起了我的故乡。
儿时,我的家在偏农村一点儿的地方,周围都是平地,春天一到,那里就长起了一朵朵小花,花瓣上有时可以看到几只蝴蝶,我雨同村的伙伴一起拿着小花引着蝴蝶,四处奔跑。
春节是小孩们在期待的,天还没亮,家门前就飘起了一阵阵矾烟,一声声犬吠,也成了小孩们的“闹钟”,在我的记忆里,每年春节,都是冬天,每一个春节的晚上,我们都拿20来元买鞭炮,鞭炮声噼噼啪啪,赶走了冬季的冷清和寂寞。
我的故乡还是世界矾都,我记得最清的还是那10个火炉,浓烟就是从那儿传来的。我家村子里的建筑,大抵都是几十年的老房子了,虽然已有些破旧,但是它们在我心里永远都是最牢固的!
时光流逝,在年味渐渐淡退的今天,我依然会怀念童年的快乐,时间是可以让人遗忘的。如今忆起的关于童年的回忆也不过是些支离破碎的片段,零星的凑不出一个全部。
远望可以当归,故乡,你永远在我的心里。
【篇二:当坏小子遇上老师】
周衡
我们班上有一个野性十足的坏小子,他最喜欢恶作剧了。
他下课时常常去拉女生那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他先偷偷地紧跟在一个女生后面,等那女生一停下脚步,他就一把抓住女生的马尾辫,有时会硬生生地拔下几根头发来,把那女生惹哭。
他不但在女生后面做小动作,还往男生头上扔水弹。有一次他把水弹藏在身后,偷偷摸摸地靠近并且瞄准一个感冒了的瘦弱男生,一下子扔了过去,弄得那个男生三天没来上课。听我的同桌说,那个被砸的男生当晚被送进医院,发了达41℃的高烧。
他连一年级的小朋友都不放过。一会儿撞伤这个,一会儿打伤那个。
不过他最怕一种人——老师。当老师来到的时候,他的表现就不一样了,他的态度来了个180°大转变,本来霸道的样子突然变得跟一个小女生似的,不小心撞到了人居然还会道歉!
若在走廊上遇上老师,他不再横冲直撞,乖乖地走着,在花园里遇见老师,他红着脸,不会再去踩花草……
我们对这种现象取了个名——“当坏小子遇上老师”现象。
【篇三:当考试遇上难题时】
谢鑫慧
“哗!哗!哗!”声音十分悦耳动听,但同学们可不一样。皱起眉毛,撅起嘴,一幅愁眉苦脸的样子。准定是考试时的模样吧!
看着手中的试卷,我觉得小菜一碟,便马上开始做了起来。前面几题是基础题,几分钟就搞定了。我洋洋得意,心里暗想:这次一定能考个好分数,这样就不用愁找不着理由,看不了电视啦!嘿嘿!刚才还暗暗自喜来着,这不,遇到难题了。
我绞尽脑汁,手不住地抓着脑袋,想让自己清醒一点,我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了那些奋笔疾书的同学身上。想在他们身上获得一些线索。我写了张纸条扔向我左边的同学桌子。看完后她向我抖了抖肩,表示并不知道。我无奈地给她做了手势,告诉她我也没办法。我又想起离我很近的——同桌。我挺了挺背,朝我同桌的方向看过去。我瞅了瞅她的试卷,唉!她的手很自然地挡住了那道题,使我放弃了偷看的念头。
“只有三十分钟了,还没写作文的同学加快速度!”老师的话音刚落,我的大脑紧绷,心脏砰砰直跳。我只能放弃写这道题了,也加快了写试卷的速度。
【篇四:当落叶飘零的时候】
黄梓帆
依旧是清香袅袅,清风拂面的清晨。无论你趴在窗台上看着,站在马路中望着,走在小径里盯着,映在眼帘的只有落叶,一片无数片……
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暖洋洋的阳光令我的好心情倍增。刚下课,昨日的成绩像猫爪一样令我心痒痒。做为课代表都快成精的人,自然知道办公室里老师把试卷藏在哪儿,我蹿进办公室手脚利索的打开公文包,饶有兴趣的看着:“92人,95。5分……”、“82分……”至此,我如五雷轰顶一般愣在这里,心乱如麻,竟手脚一软,险些跌倒。我如同逮到罪证的犯人,如同孤立无援的旅人,如同生无可恋的穷人一般,怔住了,不知该如何是好……
该来的,来了。老师手握一沓试卷,啪的一声打到讲台,目光严肃。我思绪万千,也只朦朦胧胧听见“乱写,毫无章法……”
我剪不断,理还乱。刚下课,不少人开始冷嘲热讽:“怎么这么差。”“这有没资格当……”话还没说完,几个铁哥们便帮我挡刀:“你就没有考差过?”
我有点想哭,但理智告诉我:“你要逆袭,你不应是永远的失败者。”但红眼眶却不听我的话,映在我的脸庞上。铃声适时的插嘴,才令这场纠纷平息了……
我拾起一片落叶,摩挲着叶脉,看着受风欺凌而无助的叶片,这不就是今天的我吗?
【篇五:当全班被扣分的时候】
陈焘
阳光如此明亮,温暖地射进我的心房。但让我想起那残酷的惩罚,阳光也变得不再明亮。
又是那该死的早晨,每天早上都有那披着蓝色衣服的文明监督员来检查佩带和朗读。我讨厌他(她)并不是因为他欠我钱不还,而是因为每天早上我都要看脸色。如果他面带微笑就说明我们班被扣分了;如果他面带苦色就说明我们班没被扣分。
好景不长,有一天早晨,朗读很不好,有的乱下位,有的吃零食……就在这时,文明监督员进来了,看见我们这样,他急匆匆地跑出教室,然后拿进来一张罚单,然后又蹦又跳地走出教室。全班看见罚单后你拥我挤地看罚单——班级很吵闹扣2分。“完了!这个星期得不了优胜班了。”林泛气馁地说。“朱老师一定饶不了我们的!”兴豪尖叫道。
只见一个身影闪了进来——是朱老师。全班见了连忙回到座位。朱老师看见罚单后大怒道:“你们太让我失望了,全班禁足一天,抄数学进率二十遍。”我听了悻悻地说:“二十遍不多没关系。”朱老师听见了,喝斥到:“陈焘抄六十遍!”我一下子眼泪在眼眶徘徊。我想绝不能在大家面前哭,拼命地忍住了。
当班级被扣分的时候,就是世界混乱一片的时候。
【篇六:当上课铃响的时候】
刘羽轩
一曲《赛马》响起,乐曲振奋人心,可我已顾不得去欣赏这佳曲,背着书包一心只往教室冲去,一曲终,只剩我一人孤零零的努力爬着楼梯……
“呀,7:48了,老爸,你快点呀!”“放心,绝对不会让你迟到的。”我穿着鞋,焦急地在门口来回跺步,只见老爸却慢悠悠地从窗台后走出来,我见此状,也顾不得奶奶拖地的辛苦,跨步上前,拉着老爸催他穿鞋。见我如此认真,老爸终于严肃对待,“好样的,继续加油!”我拍着他的肩膀,夺门而出,按下电梯,可电梯好像偏偏跟我作对似的,半天也不上来,“叮咚!”我大喜过望,仿佛抓住了根救命稻草,丝毫不肯松手。
好不容易坐上车,一看时间,8:03了,天啊!这时间可是必迟到无疑了!连忙催老爸快开车。
一路上,我时不时低头看时间,8:06、8:07,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了,这时离学校也不远了。赶快下车,奔跑着向学校跑去,跑到校门口的一刹那,上课铃却毫不留情地响了起来……
“又迟到了,上课铃啊,能不能慢点响吗?”我无助的哀叹。
唉,当上课铃响的时候……
【篇七:当淘气鬼遇上小辣椒】
王灵慧
“哈哈!你来追我呀!”“你,你别跑!”“呀!你小心点!”
一对姐弟在草坪上玩得不亦乐乎。
“哎呀!呜呜呜。”我停下脚步,转过身,原来是弟弟不小心摔倒了。我连忙跑过去,把他扶起来,“哈哈,抓到你了!”“你你!哼!”我瞪他,他也瞪我,两个人谁也不理谁。瞪着瞪着,我俩就都笑倒了,妈妈站在一边,不解的说:“唉,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心思捉摸不透,一会哭,一会笑,真是两个淘气鬼。”
你以为我和我弟就这么和睦?NO,这和睦的场景就算说是千年一遇也是稀有,更多时候是这样的:
“啊——,姓……王……的,你给我过来!”我愤怒地咆哮。“干啥?老姐?”“你看看,你看看”我指着我的书桌,我的房间的地板,上面乱涂乱画着许多“外星”语,“是不是你干的?”我质问着他,“是又怎样,不是又怎样?”弟弟不以为然。“哎,老姐,你不是怕辣吗?怎么自己都变成辣椒了?”“你,你你你真是气死我了。”我涨红了脸,“你给我擦了!”世界大战一触发,“不擦。”“给我擦!”“不擦!”“擦!”“不擦!”“你不敢擦!”“我就敢”……
唉,我和弟弟之间的世界大战已发生了太多太多,我可以安静一天吗?就一天……
【篇八:当我跌至谷底的时候】
蒋海晨
正值盛夏,阳光,空气,连吹来的风都带着一股热浪。我的额头上早已沁出了密密的汗珠,心中却一片冰冷。双肩书包里放着沉重的试卷,我的腿像灌了铅一样,一步步地朝校门口挪去……
“叮铃铃!”如同催命铃一般的上课铃响起,同学们两两三三地走进教室。我和周围的同学们讨论着这次语文考的成绩,我心里十分忐忑——我平时语文卷面基本都是满分,让我不自信的是那30分的作文。平时作文就不太好的我又遇上一个不好写的题目,还能考高分吗?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等来了语文老师发试卷。等组长把卷子发到我手上时,那种不可思议的眼神让我的心没由来的一颤。拿到试卷,我习惯性地盖住分数,慢慢揭开开头数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0。”,我有些如释重负地笑了笑,随之揭开下一部分,然而我的笑容却随之凝固,一个大大的“8”只映入我的眼帘……
“这次考试有的同学考得不是很好,”老师还看了我一眼,“下次继续努力。好,我们来分析一下试卷……”
明媚的阳光从窗外射进来,把那大大的“8”照得更刺眼了……
【篇四:孤独快乐】
坐在城市的屋脊上与几朵黑夜缠绵,走在人群中低着头却高过了一座山。很高兴,我们都孤孤单单。
我觉得世间大抵有三种事最让人难耐:吃不爱吃的菜,做不喜做的事和强融不同的圈子。
从前我有个朋友,她八面玲珑、面面俱到,辗转于各个圈子中游刃有余,人人都是她的朋友,个个都与她颇有交集,哪哪都有人与她点头致意。而我总是略显寡淡,因此她成为我十分羡慕的那种人。
有一次她找上我,说她因家里有事缺了好几天的课,问我能不能帮帮她,我心中有点不愿也有点诧异。我与她并不是深交的朋友,甚至见面了我不会主动与她问好。她解释到:“其实别看我平时跟谁都打招呼,跟谁都是朋友,其实他们都不过是泛泛之交,真正能帮我的也没几个。”我心下讶然。
随即明白: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辗转应付各个“群”不是朋友多、人脉广、能力大的体现。不如主动退出一些“群”,那不是件羞耻的事。一个人相处也不叫孤单。
有人住高楼,有人住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绣;世人千万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那些不属于你的群体,那些融不进的圈子,不如大胆地把它踢开。哪需什么光芒将人照亮,我自做我的太阳。适合自己,真正能包容自己的圈子总会遇到的。就像千岛寒流遇上日本暖流,顷刻间便温暖了整片海域,当自己遇上了合适的圈子,合适的正能量伙伴,就会明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越多越好这个理论不总是正确的。
哲学上说:要重视量的积累。但我想说:要重视量的质量。圈子不必要多,使自己有收获、长知识、吸收正能量的才是有益的。
即便你高明满坐、载笑载言,但是真的快乐吗?物质的充足、虚荣的满足真的能让人获得快乐吗?孤独的时候不快乐吗?
猛虎总独行,牛羊才成群。若猛虎成群,那必然是最适合的搭配,是极尽完美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