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成长的忧伤】
也许成长注定是一弯不完美的新月,亦是美好,亦是忧伤。
——题记
成长是永远快乐的吗?不是的。
也许,成长还意味着忧伤。
成长的过程中,似乎永远不缺少别离,它始终象征着一段美好往事的结束。在毕业的时候,我们潸然泪下——但也就是在这一刻,当我们知晓离别意义的这一刻,我们成长——懂得彼此思念,学会缅怀光阴。成长,终是离别的多,欢聚的少。或许,成长就是一卷泛黄的画卷,抚之怅然,观之,黯然神伤。
也许,成长还意味着忧伤。
挥手告别懵懂的童年时代,步入成长的路途,我们开始多愁善感。在眺望漫天繁星时,我们未曾感叹自然的灿烂绚丽,而是偷偷思念异城异校的他们;在摩挲书卷扉页时,我们不曾被主人公缤纷的童年所吸引,而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却是那时属于自己的天真岁月;而当耳畔响起激情澎湃的流行乐曲,我们反而开始眷恋那稚嫩的童声,却又无从想起——也就是在这一瞬,我们成长,带着些许的不情愿,伴随着一缕若有若无的忧伤。
也许,成长还意味着忧伤。
我们从牙牙学语的稚子成长为如今的少年——我们要负起更多的责任,要面对充满无形压力的未来。不能像从前那样嬉戏玩耍,无忧无虑;不能像从前那样自由自在,拥有未被紧箍的翅膀;不能像从前那样随心所欲,什么过错都能被原谅……一切的不满与抗议,都只换来一句:“你长大了,是个大人。”是啊,这就是成长,光彩的表面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伤。
也许,成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也许,成长,亦是蜕变,亦是,忧伤。
【篇二:一带一路】
我想,了解“一带一路”;我想,重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欣赏异城风情;我想,带着建盏,带着“中国造”,做“一带一路”的文化使者。——题记
“一带一路”这几个字眼,总是钻进我的耳朵。于是,我跑去问爸爸“一带一路”是什么?爸爸说,“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我们去年旅游经过的西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敦煌都在这条路上。
周末,我观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纪录片,对着地球仪,从西安到甘肃、新疆、中亚、终点到欧洲,找到了这条线路。原来,丝绸之路有五千年的历史了,是沿线各国相互贸易的通道。几千年来“丝绸之路”上的文明,能传承下来,就是通过贸易。早期,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我们拿丝绸换汗血宝马。后来,商人们把中国的丝绸卖给沿线各国的人,让他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同时也带回了奇珍异宝、小麦、葡萄酒。咱们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就是通过这条路传到世界各地的,所以,这条贸易之路也是文明之路。
时代在变化,如今我们帮他们修建高铁、机场,把各国连起来,交通方便了,我们获得我们需要的石油和矿产资源,他们也可以买到我们生产的汽车、飞机,大家互通有无,共享成果。
我想,不久的将来“沿线各国”用中国高铁连起来,就像一家人一样。我想,“沿线各国”的人们都使用汉语,喜欢旅游的我,交流就没有阻碍了。我想,到“沿线各国”去看看,了解他们的习俗,和各国小朋友一起学习交流。我想,把家乡的建盏和瓜州的水果,带给“沿线各国”的小朋友们。
我想,“一带一路”不是独奏曲,是大合唱;不是单人舞,是集体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无论是中国还是沿线的人民,均是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