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成长的滋味读后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爸爸,有的十分严厉、有的和蔼可亲、有的贪吃贪玩、有的不苟言笑……假期中,我读了方卫平编著的《成长的滋味》,其中保加利亚作家拉迪奇科夫的《我的爸爸》让我感触良多。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认为力大无比的爸爸“简直就是一切”。爸爸会用斧子砍下参天的大树,并且毫不费力地把砍下的树装在雪橇上,然后用双手推开被大雪冻住的雪橇滑板。整个过程,全凭爸爸一人完成。爸爸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可以摆布周围一切。所以,文中的“我”觉得老爸高大、强壮、有力、无所不能。但是没想到,这么一个令人崇拜的老爸居然脚底一滑,摔倒在雪地上。他无可奈何地爬起来,头顶雪花,尴尬地朝“我”笑笑。顿时,“我”也感受到了那份尴尬和气恼。倒下的,不仅是爸爸的身体,还有那在童年的生命中曾经无所保留地信仰过的力量。
我的爸爸是一位初中电脑老师,他总是吹嘘自己的理科学得很棒。因为他上小学时学过奥数,打从我二年级做《举一反三》起,不会的题目都去请教他。例如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他在家里和我说了好几次,我都一知半解,爸爸讲到第三遍时,已经忍无可忍大吼起来:“诺诺,你真是太笨了!”为此,妈妈都差点和他吵架。直到后来我去上奥数兴趣班的时候,机构老师连连夸赞爸爸指导的好,我才慢慢发现老爸其实挺厉害的。奥数的难题,老爸基本上几分钟就能理清思路,然后循序渐进讲解给我听。就这样,我周末去上兴趣班,回家又有老爸指导。我的奥数学习进步很大,一直得到老师的夸奖。直到五年级,奥数学习越来越难。有一次,我遇到一题行程问题,无论怎么思考都做不出来。我对老爸说:“爸爸,快来教教我!”爸爸嘚瑟地跑过来,拿起题目,自以为是地嚷嚷:“看我的吧。”他摇头晃脑,突然又拿起纸笔,刷刷刷写了一会,紧接着眉头紧锁。又过了一会,他来回踱步,嘴里嘀嘀咕咕:“哟哟,这个题目……”我眼巴巴等着。又过了几分钟,我不耐烦了:“好了没?”爸爸支支吾吾:“呃,诺诺,你先做别的题目吧。”我无奈地拿起笔,瞥见爸爸拿起了手机躲进了房间。我偷偷溜过去,从门缝里发现,爸爸正打开小猿搜题对着奥数题目在拍照。哈哈哈,我的老爸居然也会干这种事!顿时,我觉得他也没啥了不起了!
如果说,拉迪奇科夫的老爸“摔倒”那一刻,让作者感觉到了在父爱庇荫下的完美世界就此结束。那么,我的老爸偷偷拿起“小猿搜题”的瞬间,我的独立自主学习之门被打开了。从此,我将不必依赖老爸,学习之路更加需要独立自主才行!
【篇二:我的动力源】
在追求人生理想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受到挫折或嘲讽,有时也会产生放弃的念头。这使得我们需要动力,动力又源于哪里呢?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于我而言,人生最大的动力莫过于家人的激励了。
临近初一的期末考了,每天作业堆得像座小山似的。那天我正在做数学的练习题,碰到一道难题,手机一拿就准备搜题了。这时,妹妹不知从哪里蹦出来,然后一脸轻蔑的说:“我看你脑子都不转一下,就说不会,真是笨死了。”“谁说我不会了?”我不服气地顶了她一句。她又说:“会就自己写啊,就你这个样子,想考全级前三,我看前30还差不多吧。”说完便悠哉的走了出去,转过身来向我做了个鬼脸,补充了一句:“脑子不转迟早生锈。”然后一溜烟人就没了。这小屁孩,胆子也真够大的,现在敢这样跟我说话了,真是没大没小的。说完便想着继续搜题去,转念一想,她说的不无道理,我还是自己思考,才不想被她取笑呢,我一定考个全级前三。
临近十点时,母亲为我端来了杯牛奶,并说:“早点休息,明天还要早起呢。”我说:“没事,还早着呢。”母亲嘴里嘀咕着:“这孩子今晚怎么那么好精神呢?换做是别晚,早在床上睡得‘不省人事’了。”谁说我笨呀,这题终于给我解出来了,我一个人自言自语着。
期末考那天,母亲告诉我,正常发挥就好,不必太紧张。一旁的妹妹则若无其事的说:“姐,你可悠着点啊。”我说:“放心,不会掉陷阱就对了。”
成绩终于出来了,还好我考进了前三,这时妹妹又说,也就一次而已,如果你每次都能考进前三,那才是真能耐,我没有应答她,只是在心里默默下决心。
每当我想要偷懒时,妹妹的话就会在我的耳边回旋,时刻警醒着我。我的妹妹,你是多么的伶牙俐齿呀,却总能给予我满满的动力。
【篇三:给自己一个台阶】
当人们在地面对着天空感叹时,谁又可曾想过给自己造一座通往上方的台阶呢?
台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见得太多太多,即使是电梯横行的现代大楼中,也少不了台阶的身影,在我看来,它是一种象征,是连接现实与梦想的通道,日复一日地把人们送上更高处,让人们能够看到更远,更大的世界。
大名鼎鼎的飞机发明者的莱特兄弟,因为一件小小的飞行玩具,萌生了想飞的念头,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着,不停埋头画图样,四处寻找修缮模型的材料,而这些在当时人的眼中是笑话的努力,却是他们给自己的一个台阶,正是这台阶,让他们最终登上了成功的殿堂。
显微镜之父——列文虎克也是这样,16岁那年,到一家杂货店里当学徒,每到晚上,就在昏暗的灯光下自学。杂货店旁是一家眼镜店,这使他对镜片产生了兴趣,一有时间就到眼镜店里观察镜片,慢慢掌握了磨镜片的技术,也产生了想看到更微小的世界的愿望。他为了这个愿望不断努力,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不知手上磨起过多少血泡,用汗水和辛劳,换来了显微镜的诞生。这不也是给自己造台阶的典范吗!与他们一样的还有发明白炽灯炮的爱迪生;写下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大作家——海伦凯勒;终日与昆虫为伴的法布尔。他们都是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为自己造出了通往成功的台阶,为人类文明的进化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钱学森说过“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的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楼。”虽然与上文的几位名人比起来,我的体验是微不足道的,但我还是把它与你们分享,一个深夜,我被数学几何题难倒了,失去了做下去的动力,准备拍照搜题,可是突然想起语文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不要说做一道题花上一个多小时的学霸傻,他们之所以是学霸,是因为他们用许多错误做台阶,才能找到了正确答案”于是,我放下手机,试了几种解法,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不断在之前错误的基础上尝试新的方法,终于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造出了通往正确的台阶,解开了这道晦涩难懂的几何题,现在想想,要是那时选择了拍照搜题,我可能就无法理解这道题目,一直在原地踏步了,也就无法感受到努力后得到的成就感了,可见台阶是多么重要啊!
朋友,当你望着别人的硕果而羡慕不已时,请给自己一个台阶,用辛劳和汗水铸造,只有这样,才能够登上自己梦想的高处,而不是什么都不做,空是叹息,这样的是永远不可能找到通往美好的台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