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让善念永流心泉】
善如乐曲,精致而悦心;善如暖阳,清新而光明;善如净水,澄澈而淡泊。让善念永流心泉,让希望永驻心间,让人间永倾美好。
──题记
仰望无边的苍穹,皆以美画入眼,美声入耳,不禁沉醉其中,恍然任笑尖飞扬,静心挥毫几缕墨香,映入眼帘的是“善”字,待墨香散尽,才索然发问:“此为何物?”
这“善”字难道似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只需你我掬清泉一捧,吹箫于影下,以超然脱俗的姿态轻拥它的圣洁如月,清明如水?
这“善”字难道亦似那栖身于悠然无边的冥界中的曼妙红颜,只需你我回眸一寻,弹筝于泉边,以淡雅清致的魅影品味它的婀娜如柳,惊艳如花?
面对我苦苦思索得出的答案,我又不禁摇头,这人心中的善念,应是随蝴蝶蹁跹潜入寻常百姓家的,质朴而又温柔的美德,应似那万古长青的山峦,千年滔滔的溪泉,历久弥新,而决非那繁华盛尽的昙花,摄人心魄的烟火,转瞬即逝。
追溯于历史的长河,“临行密密缝,唯恐迟迟归”这是母子间的为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爱人间的为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劳动间的为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亲人间的为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是人生凄惨如一叶孤舟的杜少陵的为善。
展望社会和历史,我们看到历史车轮恍然倾轧到今日,漫天尘沙仍挡不住黄金般闪耀的善良之光。雪积数尺之日用生命送上暖心之炭的电力工人;荒凉街边用劳动送上整洁之地的清洁工人;无情地震过后,深埋丧亲弃家之痛毅然活下来的幸存者们;用亦热之心捍卫祖国边防的战士们……他们的善念似天梯石栈般相勾连着。
依稀记得,那是为汶川地震灾民捐款,我热血沸腾,毫不犹豫地拿出积攒的零花钱,第一次有了一种莫名的快乐,看到救援物资妥善送到灾民手中,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我感到万分欣慰;看到受伤的灾民能够得到及时救治,我长长地松了口气,看到无法上学的孩子捧着重新油印的书本学习,我满心欢喜,看到那些废墟中搭建的简易房屋,让那些在艰难生活中的灾民露出笑容,我也感觉幸福无比,不禁眼眶湿润,看看周围的人,感觉是那样的相似,是什么引发了这种情感,让我真切感受到人性的真谛。
心中常存善念者离我们并不远,也许是你们,也许是我们,亦是芸芸众生中任意一位,平凡的我们,一生也许并不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是因为善良,我们精心勾勒着属于自己的岁月蓝图,若你我奉上真心、真情、真爱,便能让善念永流心泉,好似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篇二:善念,融化人心的冬天】
撷一泓弱水,袭一身清风,一路烟火明灭而春光偏私,遍织情谊,我给你一身温暖袄。九月白露,十月霜,路过街边一场大雪就走进了西风尽吹的严冬,在篱落旁,在陋巷中,在草舍边,善念般的冬日阳光倾泻一地,融化了人心的冬天。即使风在吹,雪在下,旷野无人,却温暖依然。
佛陀曾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的社会从来不缺少善念。农民工老王因突发病而被送入医院,院方在没有收到手术费的情况下,就为他做了手术,而老王事后心有感激回报了那些帮助他的人。院方的一个善念,感动了老王。老王的一个善念,回报了更多的人。
人间自有真情在,世界从来不缺少善,缺少的是善意的方式。乞丐,当今社会中如过街老鼠般被人们心生厌恶的群体。但对于这些在社会底层生活的“苦人”,学生却能与之一同在路边吃饭,没有嫌弃,也没有做作,有的是对生命起码的尊重和人性最美的光辉。总说人间自有真情在,但当现实照进生活时,人们关心的往往只是自身的安逸——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家瓦上霜。社会的冷漠往往不是体现在大是大非的决策上,而是流露于日常生活的点滴。善念传道,正是治疗冷漠的最后药方。
因为了一个善念,感动中国人物何玥,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毅然决定把自己的器官捐给需要它们的人,让生命在更美的地方延续,或许在何玥看来,自己所做的微不足道,但在别人眼里却是弥足珍贵的致宝。一个12岁的女孩尚且懂得将善念传递出去,而我们呢?可悲的是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多少人在自己遭遇不辛时怨声载道。恨天恨地恨人,但在面对面别人的悲伤时却轻而易举的当作笑谈。生活是需要我们了解彼此,关心彼此,社会的作用是让一个陌生的群体能团结一心共创美好,而不是让我们冷眼识人,漠然处世。
广厦万间,千起万落。皆处同样的季节,都会经受同样的风吹雨打。费玉清有歌言曰:“人间有天堂,天堂在陋巷。春光无偏私,布满了温暖网。在我心里,自有一片陋巷,炽热而绵密的织成温暖网,步入这一片萧索的荒无之冬,我凭着一颗善意的心,在山间,在旷野,在高原融化着一片片温暖的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