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锦绣中华】
一弯弦月透过浮云,现出朦胧的光,虚虚的,淡淡的……
照回那个古老的时代,那个扇袋香囊时刻不离手的时代,那个娴静古雅的中国秀极盛的时代。蜀绣的巧妙,汴绣的奇异,粤绣的细密,苏绣的柔情,鲁绣的逼真……伴着朦胧的月色,一幅幅,一幕幕,映入眼帘。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蜀地的绣,是女儿家绕指柔破千万针,一针一线含情而绣。女子手中拿着情真意切也绣不尽的鸳鸯枕,心中念着漂泊天涯的意中人,不谙离别苦楚的月光下,伊人倚门望君踏归程。君可见刺绣每一针有人为你疼,君可见牡丹开一生有人为你等。蜀地的绣,传达的是山盟海誓的游子思妇之情。
那是何时,岭南的人们与中原隔绝,湿热的环境下,朴实勤劳的粤地人民创造出无与伦比的绣文化,一个个绣佬翻腾着一根根绣花针,中华的男儿竟也能如此精细,那一个个融合佛山织物和黎族剪纸的织绣图,没有最华丽,只有更华丽,那汇集山水灵气的粤绣,传达的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勤劳朴实的精神。
那是何时,汴绣诞生在那个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北宋开封。那不仅是瓦舍勾栏的盛世,不仅是诗坛画坛的盛世,那更是汴绣的盛世。大相国寺中的琳琅满目的物价,汴绣成了其中最美的色彩,那些本来已经了却红尘的尼姑,夜夜针不离手,手不离绣,绣出所有的繁华,绣出所有的得意。那是一座城池的盛世,一个王朝的盛世。汴京的绣,传达的是泱泱大国文化的恢弘与气魄。
所有的这一切,靠的是静卧在滇西大路上的几条细若游丝的马帮路线传向世界的。那几条路,见证了那些由脚夫商贾,马帮象队从一个帝国驮往另一个帝国的丝绸,织绣,香料,茶叶……见着了那些关于文化传播的累累白骨和血色记忆。当着一切逐渐远行的时候,这被文化传播踩出来的路,默默地承载着辉煌,也承载着落寞,无言的尘封着一部厚重的历史。
一幕幕过往从眼前飘散,月光照在地上,当有游子思妇不在,当城空了,人散了,中国绣留下了一个关于文化的唯美背影。
无论是粤绣,湘绣,苏绣,蜀绣四大名绣争奇斗艳的明清,还是近代夹缝中求生群的丝织厂,还有新中国成立后的对湮没中传统文化的拯救工作,中国绣再也回不到那个被当做“贵族宠儿”的时代了,那个扇袋,香囊盛行,户户皆置屏风幔帐的古老时光,和关于时光深处那些焚香,净手的安宁心境,再也回不来了。
毕竟,一名绣师从成名到封针也不过短短数十载,而一幅精美的绣品耗费的时间,精力,心血都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又有多少人当真会用大把的青春去换回一个旖旎的梦呢?
哒哒的马蹄声从远方传来,月光朦胧下,那一幕幕昔日的繁盛仿佛又出现在我的眼里,我的心里…。
【篇二:中华文化美不胜收】
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陶冶了无数代人的人格。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优秀文化受到极大冲击,曾一度被国人忽略和轻视,看着文化灵脉日渐微弱,作为中华儿女,我们难道无动于衷吗?我想,但凡有文化担当的人一定会高呼“优秀文化灵脉不可断”!
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积淀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启迪子孙;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是中华民族的跟,博大精深,传承文明,永屹世林。
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无价瑰宝。汉子就像一本读不完的书,像一座采不完的宝藏,它是中华儿女血浓于水的精神纽带,系着十三亿的中国心。如此优秀的文化灵脉怎可断?
从“蒹葭苍苍”的(诗经)到(春秋),从《离骚》到《诗经》,从汉赋到唐诗宋词,从元曲到明清小说……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无不在世界文学史上光辉夺目;一个个鲜活的灵魂,无不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坚实的脚印。如此灿烂的文化灵脉怎可断?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漫长历史发展长河中,是源远流长、历久弥坚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而不倒,历经磨难而不亡,始终以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支撑我们民族的文化灵脉怎可断?
文化开启对美的感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失去优秀文化制成的民族注定是缺乏信仰的族群。毛泽东主席曾说:“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为了国家的文化复兴,我们必须担当传承文化灵脉的重任,让我们一同高呼“优秀文化灵脉不可断”,让我们一同守护优秀文化灵脉,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亘古长青!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大力传承民族精神,塑造真正的国人灵魂,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让我们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而努力!
【篇三:美丽的中华贤母园】
九江有许多美丽的景观,但在我的眼里,最美丽的景观是我们柴桑区的中华贤母园。
步入公园的大门,抬头可以看见“中华贤母园”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再往前走,就到了母子湖,母子湖里有许多的小鱼,还有几块大石头,几只小乌龟趴在石头上懒洋洋地晒太阳,十分惬意。
沿着石阶而上,旁边一排排古色古香的石柱屹立在石阶的旁边,中间雕刻着精美的图案。终于走到了巨大的石雕塑前面,抬头只见一位母亲低着头看着怀里的孩子,这是岳母在教导岳飞,岳飞则认真地听着母亲的教诲。
雕塑下面是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小壁画,每幅画都蕴藏着一个经典的小故事,我不禁发出赞叹:这些画栩栩如生,雕刻者们的手艺真高超啊!
如果有兴趣,欢迎你们来参观游玩,相信一定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篇四:我读书为中华】
我们所处的土地,是一个有着灿烂文明的美丽国土,从古至今,她已经游历了五千多年。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起,他就是我国伟大总理周恩来先生,今年正好就是周恩来诞辰120周年。
提到周恩来,就会想到他小时后说过的那句铿锵有力的话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不是吗,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不论是孩童还是大人,书本总是必不可少的,不光是为了自己读,更是为了祖国读,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过去,我们的国家被它国欺凌,部分国土被强行占据,政府却腐败无能,百姓无地诉苦,彻底沦为“东亚病夫”。但这其中还是有着我们的一部分责任,因为我们不去学习,不去进取,使国内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最后才被一些虎视眈眈的国家宰割,在他们的眼里,中国就是一块摆在眼前的大肥肉。
辛亥革命爆发后,周恩来带头剪去辫子,并接触进步书籍,他读光复会领袖章太炎的书和同盟会的杂志,读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无论是章太炎难懂的古体文,还是梁启超的近体文,周恩来都认真阅读。虽然进步刊物的思想侧重各有不同,但朴素爱国的道理是一脉相承的。周恩来的眼界随着阅读拓宽,思想得到升华,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当其他同学还从未想过为什么要念书时,周恩来已经明确地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说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富国强民而不懈努力。身为新一代的学生,我们应该牢记国家过去的耻辱,不再重蹈过去的覆辙。努力学习,不断超越自我,为让祖国变得更加富强而奋斗!
【篇五:汉字,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高耸的金字塔是法老们权杖下尼罗河的智慧;神秘的锲形文字是古巴比伦流逝的文明见证;在长江黄河孕育的神州大地,有我们炎黄子孙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历经五千年的锤炼与沉淀之后,汉字,这个充满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的传承者,最终成就了整个世纪的辉煌。
从甲骨文到金文,从篆书到隶书,从行书到草书。在广阔的历史长河中,汉字作为时代的连接者,从未泯灭。写字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见乐的艺术。任继愈曾说过:“中华民族的伟大在于文化传统,而继承传统最重要的靠历史教育。唐太宗酷爱写字,所以才有了《晋词铭》《温泉铭》的问世。王羲之酷爱写字,所以才有被世人所赞叹的《兰亭集序》。还有那虞世南,欧阳询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多少文人志士都把写字当作人生当做人生最有价值的一件事。
不仅艺术风格多样,它那深层的内涵更是让无数人折服。
一首《定风波》道出了苏轼那豪放洒脱的情怀。“竹枚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此的不羁傲爽,世间又有几人能留下这样的文字。李白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又曾让多少文人墨客欣然折服;王博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唱,有曾让多少人怦然心动;韩愈那“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绝句,又曾让多少仕途不顺的人重鼓勇气;还有那林黛玉“今日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的忧伤,又曾让多少人黯然神伤。
汉字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一次的组合,每一次的书写,都代表着独特的意义。汉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它的象形之美,结构之美,意蕴之美,音韵之美,独步世界,举世无双。因为我们优美的汉字,我们成了举世无双的汉字大国。所以,当你在为不会写一个字而发愁时;当你不理解古文所表达的情感所叹息时,请不要忘记,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灵魂丧失了,留下的只不过是一个空壳,毫无价值。所以请珍爱我们的汉字,同时也珍爱我们的文化!
【篇六:走进中华文化的世界】
微风拂面而过,捧一卷诗书,茗一杯香茶,听窗外雨声,勾起万千思绪,走进了中华文化的世界。
阅诗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短短两句,将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挥发出来,随带星星点点的忧伤,更有一种寻寻觅觅的信念。不愧孔子云:“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中的屈原,向往美德,纵使九死一生也不后悔,粉身碎骨也永不变心。此坚定,此志向,尤其是奸人谋害而能改变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阳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皎洁的明月之下,苏轼感慨道。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月皆有阴晴阳缺,好好珍惜大好时光,能与家人团圆便已足矣。
捧一卷诗书,陶醉其中,中华文化所酿之诗书,岂不香矣?
茗香茶
茶之香,不同于美酒之醇厚,不拘泥于树叶之清香,茶之味,乃世间之独一无二。
“人间有仙品,茶为草木珍,美誉入杯樽,茶之荣也;清茶滤心尘,茶之德也。”闲暇时候沏杯茶,清香溢满小屋。端起杯,轻轻吹去那漂浮的茶叶。轻啜一口,微微的苦涩,浓浓的清香,通体的疲倦荡然无存,诸多的烦恼悄然远逝,遐思也飘远了。
此时之美好,乃茗一杯香茶,置身于茶之中华文化。
听雨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自古诗人皆爱观雨。廊下听雨,隔窗望雨,皆有不同的趣味。
窗外下起了细雨,淅淅沥沥的,别有一番风味。大千世界皆为一片天空,但中华之雨,其风趣乃独一无二。
中华之雨伴随中华文化,得其精华,随诗书之朗读声,让人置身于中华文化之世界。
捧一卷诗书,茗一杯香茶,听窗外雨声,中华文化之精华于其中。走进中华文化的世界,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