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游览弶港博物馆】
7月13日,人民日报数字盐城联播网组织我们小小故事王前往东台参加生态游,我们听到消息都很兴奋,一大早就来到集合地。上了大巴,一路上谈笑风生,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第一站———弶港博物馆。这是个带有红色飞檐流瓦的民族风格建筑。
今天天气闷热无比,下着的毛毛细雨根本起不了避暑降温的作用,可走进红色古风博物馆,顿时一股凉气扑面而来。讲解员阿姨首先介绍了海渔文化,从讲解中我了解到弶港是个由海浪推送的淤泥堆积起来的小镇,而且每年还在向东延伸。这真是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呀,照这么延伸下去,那弶港岂不是越来越大啦!哈哈哈!前景一片美好。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弶港人靠海,自然多以煮盐和打鱼为生。这个博物馆里陈列着古代弶港人劳作的蜡像,投影里还滚动播放着他们劳动的过程,让我们这些养尊处优的孩子,也能感悟到古代弶港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弶港是盐城唯一一个没有被工业化污染的湿地,空气好,环境优美,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栖息在这里的鸟类也非常多,约有380多种,还有鸟中大熊猫——勺嘴鸥呢!观看湿地鸟类视频时,大家都被鸟类的种类多、数量多震惊到了。
讲解员还介绍了许多东台籍的战斗英雄故事。其中我最佩服孙仲明。孙仲明原名孙二虎,1908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7岁开始下海谋生,17岁成了船老大。在新四军的说服下,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不仅出色完成了“海上秘密运输线”的任务及安全护航工作,还组织并指挥数十次战役呢。
弶港人以勤劳俭朴著称,他们参加的劳动项目有很多,拿得出手的特产也不少,如东台发绣、蚕茧丝绸、海鲜、鱼汤面、臭豆腐干、陈皮酒、大饼、三仓西瓜等,都是享誉海内外的产品。
参观了弶港博物馆我才知道,弶港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弶港,这个美丽的海滨小镇,值得你来赏美景、尝海鲜、润心肺……
【篇二:博物馆游记作文】
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游苏杭”,苏州到处有花草树木,到处都有好玩的公园,到处都有学知识的课堂……今年暑假我和妈妈游览了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里陈列着不计其数的珍贵文物。有书画、瓷器、清工艺品以及青铜礼器等。这些人类活动的历史见证,体现了苏州的风貌与个性,反映了苏州的品位与风格,也是文明记忆的汇聚和传承。
最吸引我的是“五代秘色瓷莲花碗”了。它是在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第三层的天宫中发现的。这只莲花碗构思巧妙,端庄有资,好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它的碗胎呈灰白色,细腻致密,上面的颗粒均匀纯净,十分美丽淡雅!许多参观者驻足欣赏,不愿离去。接着,我们来到了吴塔国宝系列文物区,又看到了一件馆藏珍贵文物——真珠舍利宝幢。它造型优美,选材名贵,工艺精巧,举世罕见。制作者选取了世间“七宝”,运用了玉石雕刻、金银丝编制、水晶雕、描金等十种特种工艺技法精心制作,真是巧夺天工,精美绝伦。
一件件历史文物看得我目瞪口呆,对古代劳动人民佩服得五体投地。苏州博物馆不仅仅珍藏着价值连城的`文物,也珍藏着劳动人民的勤劳的智慧。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这次游览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还增长了知识。
【篇三:博物馆游记作文】
有一次带着好奇进了博物馆大厅,但是记不清情况了,于是又向往着去。
今天天气相当凉爽。我在自行车上出汗了。停了车,快步走进深不可测的大门,差点忘了检票;只恨父母腿少,所以去不了古玩馆。故地重游,感觉真的不一样。
沿着走廊,我首先进入了长江中下游一个五千年文明的博物馆。从骑玉到闪耀青铜。从精美的漆器到精致的瓷器。从各种交通工具到高超的纺织刺绣,从精致的江南饮食到奇异的鬼神,我看到的不仅仅是稀世珍宝,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在玉石展室里,最吸引我的是一个白玉算盘。长不超过6厘米,宽不超过2.5cm。上框、中框、下框。数珠是用无暇的.白玉做成的,从做工上来说还是相当精细的。让人感觉圆润顺滑。如果不看说明书,我想没有人会相信这是宋代的算盘。
在漆器房里,豪华的家具和精致的沙发,购物用的果盘和小宝瓶,巧夺天工的红木漆箱就更不用说让人赞叹了。
大概是因为对祖国的热爱,我在瓷房里游荡了最久。中国瓷都大家都知道。但是,如果不去这个博物馆,就不容易理解中国=瓷都这个有趣的英文公式。的确,在这个展览室里,琳琅满目的瓷器令人叹为观止。而人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瓷器的细腻质感和悠久历史。
【篇四:博物馆游记作文】
今天中午,我带儿子去了沈师大的古生物博物馆。本来儿子已经去过一回,但由于寒假看的推荐书里有关于恐龙的知识。所以,儿子又嚷嚷着要去。没问题,今天有时间让儿子如愿以偿。
还是按照上次去的路线:先开车后坐141路公交车在沈师大下车。但今天行不通,由于修路141路绕道行驶了,没办法又下车准备倒178路。但等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来车,只好打车前往(消费十元)。终于到了,让我高兴的是:寒假期间每周一、二休息(平时是每周一休息),这个我是不知道的,幸好今天是周三!到换票处用我的身份证换票。然后带着儿子一起爬向那高高的台阶,我没数具体有多少,但至少也要100级左右。可能是因为快开学了,人非常非常少,全馆一共也就五个孩子吧!参观的内容与上次无异,但可能上次人多,儿子也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但这次儿子看的'很认真。我在旁边静静的陪着,不去打扰他。很快闭馆的时间到了,三点钟我们离开了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在回来的路上我的头很疼,儿子很担心我,在我额头上亲了又亲,然后问我:“妈妈,你感觉好些了吗?”我说:“当然!”到家以后,儿子马上让我躺下,帮我把加热垫子打开,又给我拿被,告诉我睡一会儿就好了。看他忙碌的身影我好感动,我儿子长大了,能照顾妈妈了,我真欣慰!
【篇五:游三峡博物馆】
终于放寒假了,我真想趁此机会放松一下。说真的,我想去玩玩,还不知道去哪里好。这时爸爸说,去三峡博物馆吧,嗯,不错,作为一个重庆人,连近在咫尺的博物馆都没去过,还真有些惭愧呢。
在大礼堂下车,对面就是宏伟壮观的三峡博物馆。三峡博物馆的前身为西南博物院,为了保护三峡的珍贵文物,而更名为中国三峡博物馆,让三峡文物的辉煌永存在我们的面前。
陈列展览由4个基本陈列、6个专题陈列、1个360度全周电影和1个半景画陈列。陈列展览主要包括《壮丽三峡》、《远古巴渝》、《重庆·城市之路》、《抗战岁月》;专题陈列分别为《李初梨捐献文物》、《历代书画》、《历代瓷器》、《汉代雕塑艺术》、《西南民族民俗风情》、《历代钱币》。展出的物品之多,可谓是包罗万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楼展馆。
一楼是“壮丽三峡”,以丰富的文物资料展示了大三峡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里面的动物虽然是塑造的,但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还有精心收集的树叶标本,保存完好。特别是猫,黄白相间,塑造得极为逼真,我差点认成真的了。树叶标本种类繁多,分科分目,还有详细介绍。继续往前走,是一间很早以前人们住的简陋的屋子,屋里只有一张木桌,一顶草帽,一两根长板凳。屋前挂了一些辣椒和玉米,可以看出以前的人们生活的艰苦。正对屋子的是一大片“假河”,虽然河是假的,但有外观不一的船只,展现了当时人们与大自然的和谐生活与田园风光。
为了修建三峡水库,库区的人民必须搬迁,为了顾全大局,他们告别了生他养他的故土,远走他乡,搬迁到了新的地方,遇到了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等很多困难,但三峡的人民还是努力克服了。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他们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开创新生活的毅力。
闭馆的音乐声响起,我意犹未尽,在妈妈的催促下只好离开。我坐在回家的车上,进入了梦乡,朦胧中我来到长江三峡岸边,头裹白布巾,赤着双脚,裸露着双肩弯着腰,将纤绳扛在肩头,和纤夫们吃力地拉着船,唱着川江号子一步一步地前进,没有困难可以难倒我们。
【篇六:游上海自然博物馆】
暑假里,我和妈妈安排了许多“博物馆之游”。这次,我们游览了一番上海自然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大厅,我就感觉浑身清凉。我迫不及待地跑上了山体坡道,通往了2楼的第一馆——“起源之谜”。入口处,我就看见了一排望远镜。在这儿,我了解了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宇宙名字来源——“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还了解了宇宙的起源及化石的形成。
接着,我们来到了1楼的第二馆——“生命长河”。我刚踏进,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只蛇颈龙和几只鲸鲨及巨型乌贼在我面前“游弋”。我仔细一看,原来是几根绳子拴在动物身上并系在天花板上,像真在游弋一样。在这儿,我知道了生命诞生的必备条件、巨型海洋生物的生存方法、腿最长的螃蟹和地层的形成及结构。
紧接着,我们一起参观了地下一层的“演化之道”馆和“未来之路”馆。刚进馆,我就被一声食肉恐龙的叫声吓得一个激灵。我循着声音找去,原来是一只暴龙模型发出的叫声。可看见另一边时,我差点儿吐:另一边被解剖了,看到了五脏六腑!我缓了一会儿,又领略了寒武纪生命的出现、恐龙的生存及人类的进化。
然后,我们来到了地下2层夹层的“上海故事”馆。一进馆,我就被“沧海桑田”立体屏幕剧场吸引住了。于是,我们进去观看了视频,了解了上海的形成,又懂得了沼泽地是侯鸟的天堂。
随后,我们到了地下2层。我们首先进了非洲大草原馆,碰巧赶上了馆内的立体巨幕电影。看到了动物们迁徙的壮观场面,我很钦佩它们团结勇敢的精神。最后,我们还参观了极地馆、生存策略馆、矿物馆等。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游览了近5个小时。妈妈建议我这次先游览到这儿。结束游览后,我们在纪念品商店挑选了精美的水晶岩石恐龙杯。
这次游览,我收获满满。但因为疫情,有些馆还没有开。疫情结束后,我一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