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朱自清《春》仿写】
万物苏醒,只因为我来了。
我驾风而来,走过城市、平原、大海,每个角落我都去过。我见过很多很多:白天,城市、街道、人群,川流不息,无形的身躯穿过去,凉意油然而生;夜晚,城市的霓虹灯格外刺眼。于是我来到了乡村,见到了星辰大海。一夜之间,万物苏醒,生灵都换上了春装。驾风而来的我,叫春风。
我乘雨而临,随意抛洒。不一会儿世界变得湿漉漉的,空气中弥漫着清新。我洗去尘埃,所有肮脏都变为洁白。有人问我,为何如此冷漠,没有一点暖意?但也有人认为我温柔贴心,细致呵护。乘雨而临的我,叫春雨。
我本是没有面貌的,后来不知怎的,所有的褒义词都成为我的代名词。我没有感情,生命就像夕日那般转瞬即逝。时间无情地将我抛弃,四季轮回,我只占了其中一份。我很贪婪,当花落春去也,大家还会记得我吗?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无忧无虑的真谛难道是无爱吗?我无表情地到来,最终以无声的方式离开,可我很清楚---我喜欢这个世界!尘埃落定,我终究会离开,但在那之前,不如去爱一切你想要的东西;未来的繁华很远,在那之前,不如看黄昏中的日落,让一切变得更有意义。
花开花落是我的时间。花开之时,我更完美,花落之时,我已离开……
【篇二:仿写观潮的作文】
雷雨
“轰隆隆”,天上传来一阵响声。我抬头一看,天上黑压压的,像一口黑锅把我们罩了起来。
公园里的人们并没有一点害怕的心理,反而十分悠闲地继续散着步。
这时,一道闪电划过天空,好似一把亮亮的刀要把天空劈成两半。
人群出现了一点“小混乱”,因为天上突然下起了雨。雨点大得像一颗颗黄豆,向地面“啪啪啪”砸去。大家赶紧冲进了亭子里。
大雨倾盆而下,池塘里荡开一片水圈。树木花草的叶子被大雨击打着,仿佛能打出一个个大洞。
雷声大得似鼓声,配合着雨声“打鼓”,就像一首激烈的打击乐。
渐渐地,渐渐地,雨变小了,太阳公公露出笑脸,向大地洒着光芒。人们走出亭子,呼吸着雨后清新的空气。
天边出现一条彩虹,人们走到池塘边,看见水已经涨了半尺来高了。
【篇三:仿写朱自清的春】
秋——仿写朱自清《春》
盼望着,盼望着,西风来了,秋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开始成熟的样子,一片静谧祥和。树叶飘起来了,果子挂起来了,老百姓的脸红润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变得金黄了,灿灿的,闪闪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站着,跑着,躺着,蹦两个筋斗,投几个球。风凉丝丝的,草暖和和的。
梨树,柿树,苹果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果子赶趟儿。黄的像光,橙的像霞,红的像火。果子带着芬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冰糖雪梨,柿饼,苹果派。树下成千成百的落叶轻轻地飘着,大小的叶子一层铺一层,像黄金,像火焰,还闪呀闪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错的,像羽毛一样轻轻擦过你的肩。风里带来些湿润的泥土的气息,混着枯草味,还有果实的清香,都在空气中酝酿。鸟儿们带领着同伴们在天空中飞翔飞去南方,兴奋起来了,表演似得振动着强壮的翅膀,在空中摆出整齐的队伍,叫着向我们告别,与树叶的沙沙声交相呼应。天地间嘹亮的歌声,这时候也天天响着,时不时传来乡亲们开心的笑声。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完雨,便老长时间也干不了。可别恼,看,像细针,像豆子,紧密地向地面冲击着。那地上的水坑,是孩子的娱乐场所,时不时跳进去发出清脆的声音。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姑娘,将世界染成金红色,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
秋天像魔术师,所到之处硕果累累,奉献他人。
秋天像强壮的青年,为我们开辟新道路,引领我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篇四:仿写朱自清背影】
父亲该是整个家最忙碌的,十天半个月不沾家几乎成了常事。我对于他的记忆一向有些模糊,关于他,我最难忘却的,就是他的背影。
返校前他帮我收拾东西。站在行李箱前他拿着几个橙子执意要我带走。“拿上嘛,吃了。”
我说:“在学校没有刀子,橙子不方便吃。”他于是小跑着到厨房给我换成一捧柑橘,二话不说往我箱子里塞,生怕慢一点我就走了似的。果箱里没剩下几个橘子了,只有两三个干瘪酸涩的留在里面。“我少带几个吧,你们还吃呢。”我想往外掏,被他强势地按住:“我们吃了再买,你别管那么多。”
我确实没再管了,包括连着空了一周的果箱。我从没想过,那两个忙得脚不沾地的人,会有时间想起那箱橘子。
那时天冷,母亲早晨起得晚,就叫他送我上学。冬日的温度实在要命,我自然是耍些小性子赖着不起床。他竟然不恼,一遍遍低语,还一定要我喝他倒好的水。待我总算清醒了翻身下床,父亲就拎起我的行李箱下楼开车。“把这些都吃完。五分钟后,门口。”
而我向来要剩一些在盘里。我不关注它们放凉后的去向。
我看着他雷厉风行的背影。他的个子不算最高的,但他离开餐厅,离开我的视野时,那个背影看上去孤独而高大。
一路上我都沉默。在我靠着车窗哼歌时,他便突兀地开口,不疾不徐地问:“现在数学学到哪里了?体育成绩怎样?近来可好吗?……”我的回答从没有多余的字。并不全是我不想对他讲,只是怕我一讲多,他或许要不耐烦。当下回想那时的想法,真是敏感得叫人心酸。
于是车里再也没有人讲话。他把车窗打开,外头的风呼啸着打破沉寂争先恐后挤进耳际,我忍不住拢了拢大衣,他立马关上了窗。自那以后,我时常感到透骨的寒钻进我曾经火气旺盛的身子里。我不知道为什么,那是我第一次开始怕冷。
上学路长长的长长的,长得似乎永远没有尽头。我默背了两篇课文和一首诗,仍是没见到这场旅行的终点。我和父亲之间的旅行没有终点,我晃悠悠晃悠悠,像在迷雾里穿行。
……月亮在缄默中消隐去。另一边的天空已经露出灿烂光辉,就像从不曾灰暗过似的。车里的光线逐渐明朗,我窥见父亲红红的眼圈和没时间刮去的胡茬,我想象不出那张脸青涩时的样子。白色铺排整个天空的时候,这条路总算是走完了。
我忽而轻松下来,却又遗憾和沉重起来。车速一点点减慢,缓缓静止的光景在对我讲:要离开他了。他要离开了。我要离开了。
我下了车。他想帮我拎行李箱,又想帮我背书包,但他都晚了一点。他站在一边搓着手,忽然要送我到门口。
我们离得不算近。
我走进校门,想对他挥的手却总是抬不起来。“走了。”我只好这样说。
他点点头,转身打算离开,我也没有久留。走到雕刻着图画的石墙前我停下脚步,从墙边探出脑袋看他。父亲果然没走,定定地站在向学校走来的学生中间,他的外套被寒风掀起一角。
终于,像是下定了极大的决心似的,他看看表,回过头逆着人群走远。他的背影时至今日一直记在我心里,被一次次的回忆打磨雕刻得愈发孤单。
唉!不知我还能看多少次,那样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