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打糍粑】
“八月里,中秋到,家家户户打糍粑。快喊爹,快喊娘,烧开水,蒸糯米,拿起粑槌捣糯米。”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在我的家乡最让我开心的就是中秋节打糍粑。
糍粑最讲究的就是蒸和舂。首先要选材,糯米粒一定要选那种圆圆的才会更糯更香。把米粒洗干净后再上蒸笼蒸,蒸出来的糯米饭晶莹剔透,喷喷香香,整个村子都闻见那种香味,让人感受到节日的喜庆。糯米饭蒸好后必须马上放石臼里舂,不能冷却,否则就会舂不糍,会有很多米粒夹在中间。
我们把事先准备好的糯米饭放在石臼里。糯米饭不能太多,多了舂不动;不能太少,少了不好打。外公拿起一根碗口那么粗的木棒用力舂打。一开始,有年轻人自告奋勇地来舂,可他们力气不够,方法不对,那晶莹冒着热气的糯饭用力一舂,就粘住了木杵,怎么也举不起来了。于是外公这位”老将”出马了。只见外公轻轻一举就举起了木杵,用暗力舂在糯米饭上,发出”咚”的声音,再提起木杵,便有糯饭黏在木杵上。舂饭、提起,再舂再提起,渐渐的,糯米饭越来越碎,也越来越了黏,糯米饭条就拉得越长。我也想要尝试一下,使出来全身的劲都举不起来。
外公不断用力舂打,大约十分钟,一粒粒的糯米饭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饭团,这个时候糯米饭就算舂好了。外婆趁热把饭团分成乒乓球大小的一团,一碗一碗的弄好送给邻居们一些。外婆说:"大家都吃才会更香,好东西要一起分享。”我使劲点头。
糍粑怎么吃呢?必须准备好豆粉和白糖搭配着糯米饭团。先用筷子夹出一小团,然后在外面裹一层豆粉和白糖,看起来都让人流口水,颜色也十分诱人。轻轻咬一口,糯米的软糯,豆粉白糖的香甜让人颊齿留香。吃完糍粑后每个人的嘴角粘满了豆粉和白糖,你笑我,我笑你,一家人沉浸在这节日的欢声笑语中……
每年的中秋节总少不了糍粑,香甜的糍粑寓意着团圆和甜蜜,而打糍粑也成为我美好的童年回忆。
【篇二:做糍粑】
每到春节临近的时候,爷爷都会为家人做上香甜可口的手工糍粑,那滋味真是好极了。
今天,爷爷又准备开始做糍粑了。首先,爷爷把浸泡过的糯米放进蒸锅里蒸熟,然后拿出来放在一块干净的布上开始使劲揉,爷爷说:“这样子的揉搓方法可以使做出来的糍粑更有粘性,更加香软可口!”一边揉,爷爷一边又洒了一些水在已经变成泥状的糯米团上,使它能变得更软糯一些。待爷爷把糯米团搓成长条形之后,揉搓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爷爷的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我连忙拿起纸巾为他擦汗,爷爷高兴地笑了。
爷爷把糍粑晾干之后,切成小块,然后放在油锅里煎至两面金黄,看得我垂涎欲滴、口水直流,我夹起一块糍粑,蘸了糖,迫不及待地往嘴里送,那软糯香甜的滋味久久萦绕在我的舌尖。
那滋味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
【篇三:打糍粑】
“糯米珍珠粒粒匀,木棍石臼往来频。”
大年初三这天,我随妈妈回到小陶镇上湖口村的舅公家。一进院门,就看到了眼前这幕打糍粑的精彩表演:刚刚蒸熟的糯米饭,一粒粒晶莹饱满,如珍珠般透亮,香喷喷;把糯米饭倒入石臼里,几个舅公就轮流上阵,挥动胳膊,手拿木棍,点入臼窝,转着圈儿将石臼中的米饭捣碎,间歇还“哟一嗬,哟一嗬”地喊着号子,声音伴着杵棍声有节奏地散向四周。
好奇的我看着他们轻松的样子,也想动手试试。可木杵被石臼里黏稠的糍粑粘住,难往上提,即便有爸爸的帮忙,才打两下,我就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了。舅公忙接过木杵,笑着告诉我,打糍粑可不仅是个力气活,速度要快的同时还要控制力道,速度慢了就米饭变硬,轻了糍粑又不能成形。看来,我只能站在一旁,静静欣赏了。
刚刚打好的糍粑又软又黏,趁热依喜好裹上咸口的肉菜馅,或者甜口的花生糖浆,都好吃得不得了!你看,像奶酪一样还能拉丝呢!
打糍粑、吃糍粑、闹新春、迎新年。妈妈告诉我,这糍粑早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食物,更是一份情怀和黏住友情与亲情之间的纽带。同学们,有机会的话,你们可一定要尝一尝!
【篇四:煎糍粑】
糍粑是我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今天,我在妈妈的指导下,准备学煎糍粑。
开始煎糍粑了,我先从冰箱拿出糍粑和鸡蛋。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糍粑像一个厚厚的冰块,鸡蛋也冰冰凉凉的。我先拿起一个碗把它放在桌子上,开始打蛋了。我拿起鸡蛋在碗的边缘轻轻地敲了一下,鸡蛋有了小小裂痕的印记,我从碎的那个地方剥开,蛋液顺流而下流进了碗里,可我不小心一使劲,鸡蛋壳子上的一些碎渣也掉进了刚打好的鸡蛋液里面了,我拿起筷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那些残渣弄出来。
接下来我开始把鸡蛋搅拌均匀,鸡蛋搅拌均匀后成了金黄的蛋液,还有一点腥味。接着我把糍粑放入搅拌好的鸡蛋液里,糍粑就像穿上金色的铠甲。然后,我把锅洗干净,放在灶上,小心翼翼地打开火,放入少量的油,等油烧热之后才能将糍粑放入锅里。锅里已经有淡淡的白烟了,妈妈告诉我油已经烧热了,让我把已经裹上金铠甲的糍粑用筷子挑起来准备放入锅中,可是糍粑好像在做垂死挣扎似地总是想从筷子中挣脱出来,还边往下流蛋液,仿佛在说:“不去,我不去,我可不要变成你们人类的食物!”我一狠心,还是把它们一个个放进了锅里。
很快,靠锅底的糍粑上的蛋液凝固了,糍粑也在慢慢变软、变大,香味扑鼻而来,一面糍粑已经煎好了,妈妈指挥我:“卓卓,赶紧把它们翻了个面,不然会糊的!”我赶紧手忙脚乱一个个将糍粑翻面,最后翻面的已经有些黑乎乎了。我深吸一口气说:“我的妈呀,这太不容易了吧!”等另一面也凝固了,变软变大了,我便赶紧把它们盛起放入盘子里,撒了少许白糖,端上餐桌细细品尝。糍粑吃起来甜甜的、糯糯的。
煎糍粑真不容易,看来世上压根没容易的事!
【篇五:小雪,打糍粑】
“嗨呦,嗨呦……”一大清早我就从睡梦中被吵醒了,我循声望去,只见爷爷在院子里正吃力地用一个大石锤捣着糯米。“这是什么情况?”我急忙穿好衣服向院子跑去。
我气喘吁吁地跑到了爷爷奶奶身边,指着那个大石缸和大石锤好奇地问道:“爷爷奶奶,你们在干什么,这个石缸和石锤又是什么呀?”爷爷擦了把汗说:“今天是小雪,我们要打糍粑。俗话说‘十月朝,糍粑碌碌烧。’我们将用这些糍粑来祭祖。”奶奶又接着说:“这个大石缸叫做石臼,而这个大石锤叫做杵,现在你爷爷是在舂米。”原来举着一根杵,不断地往石臼里面捣米是叫舂米呀!我看到爷爷不断地来回弯腰,这么冷的天还浑身冒汗。可想而知舂米是件多么费力的差事,我真想帮帮爷爷,可惜我根本没法举起杵。
过了许久,爷爷已经将糯米舂得比较烂了,此时奶奶将石臼中的糯米翻个身,让爷爷再舂几下,这样反反复复,在爷爷奶奶的默契配合下,糯米变得细腻柔滑。奶奶赶紧将这些舂好的糯米端到八仙桌上,在桌上揉一揉,然后在用手拧成一个个圆球,用手掌在圆球上用力往下按,直至按成圆饼状才算好。我见状,觉得好玩,也去按了几个,可谁知这些圆球不是黏在我手掌上,就是被我按成了有好几道裂痕,还是溜之大吉吧!我跑到了石臼旁,见石臼的纹理上还粘着些糯米,就用手挖出这些糯米,放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这糍粑就是小雪的传统美食,你要不也来一块尝尝!
【篇六:过年打糍粑】
度过了三百六十五个昼夜,地球转了三百六十五圈,我们企盼了三百六十五个日月,终于迎来了这欢庆的日子——春节。
每到这时候,我的家乡都会有打糍粑的习俗,今年也不例外,因为糍粑象征着丰收、团圆和吉祥。
别看糍粑小小的一个,做出来可不容易。首先,把米放在水中浸泡一个晚上,接着把米放进木桶中蒸熟,然后把蒸熟的米饭拿一个“T”型的大木锤反复在石槽里敲打成饭泥,再拿一个木板,在木板上洒下面粉,把打好的饭泥放在木板上揉搓,分成一个个平均大小的米团,再用另外一个木板放在这上边压一压,不一会儿,一个一个又扁又嫩的糍粑做好了,卖相极佳,让人看得垂涎欲滴,眼珠子都快望出来了。这时你要是站在这希望儿,肯定也很想吃呢,这可不行,这样的糍粑还要放置阴凉处风干,风班干后放在水中泡起来,再保存个两三天,就可以拿出来细细品尝啦。
做糍粑也是聚会的大好时机,大人们不停地忙碌,小孩子们也不闲着,忙来忙去地帮大人们搬东西,这个场面右真是热闹,地无法形容,不过,这才是家人过年其乐融融的样子嘛!
来,废话少说,我来给你科普科普糍粑的吃法。糍粑可以煮着吃、煎着吃、蒸着吃等等,其中最过瘾的就是烤着吃了。冬天的湖南很冷,一家人经常在火炉上烤火,在火炉上搭个铁架子,把糍粑放在铁架子上烤,烤糍粑时火不能太大,要不就只会把外皮烤焦,而里面还是硬的,要慢慢地烤,不停地翻,不能太性急。等到糍粑胀得像个包子时,就烤熟了,如果你要吃甜的,可以在糍粑里加些糖,这时你可不要被这它的外表诱惑地急于下口哦!不然烫得只可能是你自己的舌头了,咬一口糍粑,那真是浓深米香,爽滑口感,入口即化,嫩白的色泽,一口则令人流连忘返,二口则令人其乐无穷,三口则令人乐不思蜀,四口则令人醉生梦死,五口则令人飘顠欲仙……
糍粑好,糍粑妙,过年忙,糍粑香!怎么样?呼了我的叙述,想吃糍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