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总是”新”雨敲”旧”窗】
计算机的思考模式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一条从起始通向终点的直线,抛去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有利合适的决策。那人类又是怎样思考的呢?作为社会情感的结合体,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无法脱离于主客观因素曲折地向目的地靠近。许多人类社会学家在面对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科技高速科技发展的今天都曾提出过类似的忧思,他们担心有一天人类会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变成一台台冰冷冷的机器,他们担心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的情感、价值观、道德感都在潜移默化间向计算机的思考方式接近。
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已经可以完成人力所能做的全部职位时,人类唯一的优势便是情感。当理性思考成为社会主流时,人性的存在是多么难得。如果人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知道如何实现它并能顺利预测每一番波折,那么热情便不负存在。赛缪尔曾说:“岁月流逝,苍老只及肌肤,热情抛却,衰微必至灵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是得不到真正敬仰的。除了对生活的态度外,人的情感还表现在对其他成员的社会同理心上。无论是从生物学、心理学还是哲学的层面来看人都是群居性的社会动物,而计算机却完全不需要依托于他物存在的,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个体。同理心的存在就像金字塔的底座,支撑起社会团体间的你来我往。一旦底座被摧毁,它所承载的所有社会联系也会崩塌殆尽,理性思考固然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但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又有什么不好,既保全人性又成全了理性。
其次,是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计算机的思考模式告诉我们,金钱、权利、名望是人生附加价值的体现,那追命逐利便是应贯彻到底的人生格言。这一类人,在现代我们称之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的选择情有可原,却少了些人情味儿,教育是塑造一个人价值观最主要的渠道,那么学校最初目的是将我们改造为社会机器吗?这显然不是,海明威不就曾说过吗:“我渴望被理解,但终于意识到给予比收获更重要,爱人比被爱人更伟大。”若是每个人都只为自己而活,那又与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描述的罪恶之境又有何分别?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类道德感的改变,计算机的思考模式固然让我们汲取知识的速度加快,但若只重视“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就会变得如赫尔曼、黑塞所言的那样缺少了有道德,有修养的客体,纵使读再多的书,也不会懂得爱与活力。缺乏了情感,同理心,价值观的依托,道德建设着实困难,所以可以说道德是建立在两者之上,更为高尚的追求,亦可以说两者的结合体。这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不可辜负,一是天上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没有丰富的情感便无法欣赏夜空中闪耀的明星,没有情感、价值观的加持就更不必谈论道德了,辜负了最不应辜负的两样东西,又何足以语人生呢?
冰心先生曾言:“总是旧雨敲新窗”,而我今天将它改为“总是”新”雨敲”旧”窗”。人类的思考方式是旧窗,那么计算机、人工智能便是那新雨。它敲打在旧窗户上,改变了我们这些“老古董”。理性的思考模式固然有它优势、先进的一面,但若全盘“理化”,便完全脱离了窗台原有的样貌。纵使先进,纵使高效,可却不能称之为人了,机器尔尔。博取“理”与“情”之众长,兼顾人性与理性才是真正的进化。总是“新”雨敲“旧”窗,莫让那雨淋湿了少年头。
【篇二:我总是这样对自己说】
“下次我会做好。”我总是这样对自己说。可是到了下次,我又会这样对自己说,因为我又没做到。到后来,我就干脆在里面加个“尽量”,让句子没有特别的肯定,于是,往后我对自己、对别人都这么说:“下次我会尽量做好。”
我那严格的老妈听了后很是不高兴,认为做什么事都要十全十美。于是我就拿“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十全十美的”来“糊弄过关”。
之后我才反应过来,老妈说的完美是指自己觉得完美,并不是别人觉得。所以,我又把句子改了改,却始终不肯把“尽量”去掉,因为我觉得“尽量”这个词可以让我失败后不会那么狼狈,而是可以说“我尽力了。”改完后,句子就是这样了,“下次我会尽量做得完美。”
我心里暗暗窃喜,似乎对这个句子很满意。因为我想,古人作诗时的字斟句酌大概也就是这样了吧。
谁知,我老妈又不高兴了。她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句话改了改,用来启发我。还记得她是这样对我说的“下次再下次,下次何其多?”我猛然醒悟,意识到活在当下是很重要的,就把句子里的“下次”给去掉了,句子又成了“我会尽量做得完美。”
最后,挑剔的老妈似乎满意了,并让我常常这么对自己说。然而,我对自己之前幼稚的思想又产生了不悦,我始终认为“尽量”这个词没有所谓的“男子气概”,便又把“尽量”这个词从句子中挑了出来,句子又缩短了些,成了“我会做得完美。”
我有点沮丧了,对自己多次更改后几乎回到了原点而沮丧。不过,我还总是这样对自己说:“我会做得完美!”
【篇三:旧的总是最美好的】
人是奇怪的,有些对于别人无所谓的事物,于己却珍贵无比,于己却珍贵无比,且美好的不可思议。
阳台面积本来就狭小,置办了洗衣机与水池就拥挤得只剩一条窄窄的走道。有一天突然多了一样东西:老式缝纫机。这是妈妈从老家搬来的古董,缝纫机放在了阳台,阳台便更拥挤了。我告诉母亲这缝纫机又不用,就放在车库吧,可妈妈对我说道:“这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即使旧了,它仍有价值。”那时我并不能理解这所谓的美好,但也只能让这缝纫机继续待在这阳台了。
等到我长大了之后,缝纫机已经落满了灰尘,脚踏板上也堆满了杂物,而缝纫机也早已收入缝纫机桌中了。我从未见过母亲使用台老式缝纫机,便又去问道:“妈妈,那台缝纫机你从来不用,你会吗?”妈妈笑笑,说:“我不会啊。”我像是知道了什么惊大秘密一般,赶忙问道:“你不会用它有什么用?”母亲这个时候突然情绪就低沉下去了,她对我讲在以前的时候,缝纫机是姥姥娘买的,只有姥姥娘才会缝纫衣服,而母亲就只是待在一旁看着而已。
我大约能想到那个场景:在一个甜蜜的夜晚,有一个人家还亮着昏暗的灯光,一位年近古稀,头发花白的老人家正坐在缝纫机旁娴熟地缝纫着衣服,老人戴着老花镜,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停下来琢磨一会儿,或许是老式缝纫机的响声太大,唤醒了梦乡中的女孩,女孩起床走向有灯光的房间,看见老人辛勤的背影,渐渐衰老的背影,独自啜泣,将这些美好的回忆尘封在这个老式缝纫机中。
她常悲伤地仰望着你的照片,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或者时空,她怎敢惊动你的安眠,她还记得那时,紧紧拉着你的衣袖……
她只得将这些记忆给予缝纫机,作为美好的回忆,想起来时,当作一杯浊酒一饮而尽。旧的总是最美好的,它代表的是一种回忆,对亲情的追求,对过去的留恋。
【篇四:有些事,总是要面对的】
有些事,总是要面对的。有时候逃避是没有用的,只有你继续努力地尝试,才能看见胜利的曙光。
有一年我决定要考级。那时的我奋发向上,努力地想弹好每一个音,不想落下一次的课,为考级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每当坐在你—我亲爱的古筝面前,你总是轻轻地告诉我:“加油!你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准备。”
听见悠悠的琴声从考级的房间里传来,心里不免激动,略有些浮躁。轮到我了,我深吸一口气,拨动了第一根弦,前面弹得还算顺利。但是,忽然听见外面响起了摇滚乐的声音,心里本来就浮躁的我被搅乱了心绪,忘记了谱子。只得一脸尴尬地走出了考场,可想而知,考级没有通过。
我自从那次就不想再弹古筝,觉得那样没有意义,自己连考级都考不过,还有什么资格继续练下去。我曾想要放弃,踌躇着,在放弃的边缘徘徊,最后忍不住打了一个电话给古筝老师,真的难以启齿。老师仿佛猜透了我的心思,温柔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悦,别灰心,有些事总要面对的。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不会每次都尽如人意。振作起来吧,老师相信你。”老师的话让我下定了决心,面对失败,不能一味逃避,我要重新来过。
仔细地分析了我上次没有通过的原因,心太躁,古筝要的就是静心,忘谱,是因为背的不够扎实。我再次努力地练习,仿佛忘却了自己的失败。每天回家我都坐在古筝前,弹奏曲目,吸取以前的不足,努力把每一个音都尝试去弹到最好。每一个音,我都去细细品味,每一个停顿,我都断的恰到好处,每一个颤音,每一个滑音,都被我表现的淋漓尽致。
又到了考级的那一天,成败在此一举。我静下心来,默默地拨动了第一根弦,此时的我心无旁骛,沉浸在古筝的世界中,四段锦的空幽,姐妹歌的欢腾,以及幻想曲虚幻而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意境都被我完美地演绎了出来。令人高兴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通过了考级。
有些事,总是要面对的。逃避没有意义,无论你遇到了多大的困难,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只要你坚持初心,不抛弃不放弃,就会抓住胜利。
【篇五:她总是在报怨】
她无奈的挥了挥手,嘴里嘟囔个不停:“教不了,教不了太笨了,太笨了…”这个月己经是她第十八次抱怨了,每次都是同一个理由,她嫌弃在这个破地方教学,回想她以前学校的学生,她心中不禁啧啧赞叹:“只要站在校门口听,声音最大的便是我的班,班里都是尖子生,甚至我就可以站在讲台上一句话也不说,那些学生也会乖乖学习…”
远处熟悉的吵闹声又响起来了。“你看看,你看看,又是吵个没完,还是我们以前班好,上课前都是安安静静的,人家都在学习呢,哪像现在…"她又在抱怨了。她踢开教室的门,赤红的双眼死死的盯着每个人,吼到:“又在吵什么!”同学们停顿了一下便乖乖地回到他们的座位,这种事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个人自从被“贬官”到这里,就没有一天是安分的,几乎每个同学都被她骂过,几乎每个老师都听过她的抱怨。
手机突然传来短信声,她不耐烦的的打开一看:“本市的某研究所所研发的天才芯片问世了,此芯片会瞬间提升孩子们的智力,为检测芯片,专家们正在寻找实验人员…”她尖叫起来:“这才真是个好机会”她顾不上什么,连忙跑到研究所,经过她的一番软磨硬泡,这些孩子被“幸运”的选中了,实验期限为3星期…
第二天熟悉的吵闹声便消失了,她好奇的打开教室门一一同学们都在看书做题没有一个捣蛋她看后得意极了,“你看看你看看这才像样儿”随后几天时间里,每堂测验每个同学都是满分,看她笑的嘞着的大嘴都能塞下整个西瓜了,她每天都在说:“我都不用批试卷了一一因为他们都考满分…”
但好景不长,慢慢的问题也就出现了,许多家长反应,孩子们虽说成绩好了许多,但是现在都没有之前那么活泼有礼貌了。可是她却不以为然,继续沉浸在假想中不能自拔。
有天,她得知市里要举办演讲比赛,她马上将这个消息告诉全校师生,因为她们班就有个天生的演讲家一一小宜。听说还获得过省级比赛的冠军,她马上叫小宜过来,可是当小宜读起文稿时,问题又来了,她的声音像机械一样,没有感情,真的像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一样。她又开始报怨了,"回去吧,太差了,太差了,就这水平"
就在离试用期还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她正在向王老师报怨呢:“还是太笨了……怎么装个芯片就比之前还笨呢…教不了,教不了”王老师明白了,她明白了为什么那些孩子会一下子变得那么聪明了,明白了为什么自那以后没有一个学生向任何老师问过好…王老师把这件事情向校长说明了,校长也查出了古怪,便把她开除了或者是说把她调往别处了……
不久后,研究所的科学人员也下令收回天才芯片,因为他们发现了这件事的严重性,毕竟它太危险了,然而小宜也如愿参加了比赛,以她真实的水平为学校拿了奖,争了光,至于那个总是抱怨的她,或许正在另一个地方抱怨呢。
【篇六:总是在出错】
一天,宁珂背着书包上学。
傍晚时分,一轮晚霞挂在高空上。走在校园小道上,依稀还能看到太阳,夕阳无限好。这时候,她决定去后山走一走。
一路上,道路两旁都是树木。走地急促,仿佛那是与我相向而行的汽车。走地缓慢,仿佛那是与我一道而来的同伴。这里能听到朗朗读书声,偶尔还有三五成群学生跑步。独自一人前行,这里的一切深深吸引着我。捧起一小堆土,轻轻地挥一挥,散发出温馨的味道。久久地伫立着,突然被轻轻地一撞,那人连忙说了声对不起,却又匆匆离去。我恍然大悟地看着手表,离上课时间只有五分钟。这里离教室还有一段距离,抬起脚飞快地往教室方向奔。当我刚踏进科教大楼,叮铃铃地响起来。气喘吁吁的我没有半点歇息,继续往上跑。现在课室,喊了一声“报告”,却发现进错班级。连忙撒腿就跑,后面传来一片笑声。当我再一次喊着报告时,老师问“怎么第一天就迟到了”,我连看一眼班主任的勇气都没有,接着老师让我进去找个空位,并问起我叫什么名字,我吞吞吐吐的说:“我叫宁珂”,耷拉着脑袋迅速往后走,害怕同学们的眼神都朝向我,顿时感觉到脸上发烫。
第二天班会课上,老师一进来就说: “今天的班会课让同学们自我介绍”。我一听到这话,能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当轮到我时,蠕动着离开座位往前走,的突然“砰”地一声,我被桌绊倒了。旁边的同学赶紧扶我起来,很热情的问着我,“疼吗?”我连忙摇摇头并小声地说了句“谢谢”。站在讲台上,两腿抖动,我下意识告诉自己不要紧张。这时,细心的班主任发现了我很紧张,让同学为我鼓掌。
从开始害羞地走进教室,到后来成为班长的她带领着大家共同进步。一次次的错误,让她在班级上更加自信。我们都在错误中成长,错误使我们渐渐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