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小学作文 三年级作文 龙门石窟之旅
龙门石窟之旅
发布时间: 2025-03-07 11:51
阅读:

【篇一:龙门石窟之旅】

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孕育了许多文化遗产,在我国河南省洛阳市有一个名叫“龙门石窟”的地方,它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那里风景优美,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龙门石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说它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洛阳西山有一片清澈见底的湖泊,它被青山环绕着。山上长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男人们在山上砍柴,在湖里捕鱼;女人们在家照看孩子,做饭洗衣。日子过得虽然不富裕,但是大家的日子过得幸福、平静。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洛阳百姓的日子发生了变故。连年的旱灾,粮食产量下降,百姓吃不饱了,日子过得越来越苦,眼看就要过不下去了。村子里有一个小孩,人们说他长得虎头虎脑的,他每天都去草长得茂盛的地方放羊。有一天,他和往常一样去放羊,羊开始乱跑,紧接着他听见一个奇怪的声音:“开不开,开不开”。这是怎么回事?于是他便快速跑回家把这件奇怪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对他说:“如果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你就向里面喊‘开’”。

第二天果然又听见同样的声音,小孩按照母亲的做法大喊:“开,开”。话音刚落,山便开了,水都涌了出来,两侧的石壁不断凹出无数像蜂窝一样的石佛。这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村庄,乡民都说:“这山是神山啊”!小孩无意间地一次发现,却造就一个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却使人们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龙门石窟的景色不仅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它背后的传说总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这真是一个奇妙的旅游胜地!

【篇二:龙门杀年猪】

过年啦!过年啦!一转眼,又到了大年二十八,今天我跟随爸爸去龙门看杀年猪,去感受那别样的年味。

一下车就有一部分“杀猪凶器”呈现在我们面前:一张长长的矮桌子和一个装了盐的脸盆。爸爸告诉我那张矮桌子名叫杀猪凳,那脸盆可是装猪血的。这两样可是杀猪的主要物件!正说着,就听见一阵震耳欲聋的尖叫声,过了一会儿猪圈门口闪出了几个人影,好像还抱着什么东西。我顿时明白过来,原来那尖叫声是猪发出来的,那些人抱着的是一只诺大的肥母猪。等等,最前面那个人好像是拉着的,似乎是提着什么东西。我连忙凑近去看,嗬!那人提着一个钩子,勾住母猪的鼻子下方,难怪那猪叫得那么撕心裂肺的。那些人把猪抱上杀猪凳,用绳子绑住猪的脚,前面那人拔出钩子后又拿出了一把闪着寒光的尖刀。看着那锋利的刀刃,我不由自主地捂上了眼睛。说是迟那时快,那个爷爷举起尖刀对准母猪的脖子狠狠地刺了下去。顿时,鲜红的血液迅速的喷了出来。“哗!”脸盆里的血“暴涨”,不一会儿就满了,要不是溅出来了一些,那绝对会溢出来的。随着血液的流失,猪的叫声也慢慢低了下来,终于彻底失去了生命。

接下来就要给猪洗“热水澡”了。滚烫的水蓄了大半个木桶,猪一放进去,那被水烫过的猪毛就很轻松地被刮毛刀刮下来了。再把猪头割下来就可以把猪放在杀猪凳上大卸八块了。一切开猪肚皮,大肠就涌了出来,再把里面的肋骨切开,内脏器官洗干净,一头猪就杀好了。哇塞,猪原来是这样杀的,这看得我可真是心惊胆战啊!

杀猪饭开席啦!饭桌上那用土猪身上的食材所做猪血豆腐、炒猪肝、红烧肉等美味,再加上龙门特有的美食,正冒着热气呢!我的胃早已蠢蠢欲动,十指开动,满口留香,你还别说,虽然杀的时候血腥残忍,但味道还真是不错呢,哈哈!

【篇三:小鱼跳龙门】

“爸爸快来看,小鱼要跳龙门了。”我正在鱼缸旁观察的时候,发现一条身披金甲,头戴金帽的金鱼,行动似乎有点异常。

只见它摇着尾巴在水里往上冲,快要到水面的时候,一个急转弯,冲出了一个美丽的水花,像要冲上龙门一样。

紧接着一条又一条的金鱼也冲了上来,有的一不小心撞到脑袋,有的在水里也来个急转弯,还有的直接跳出了水面……

更有趣的还在后面呢!

那个直接跳出水的小鱼正在享受着跳出龙门的喜悦时,突然落到了氧气袋上面,好不容易才又进入水中。鱼儿好像害羞了,躲在了石头后面再也没脸出来了。

突然一个红影闪过,敏捷地躲过了很多石头,原来是小鱼“红官人”,它一个快步正准备往上“飞”呢!

这时“红官人”加快速度,准备来一个痛快淋漓的飞越。就在那一刻,它在越出的同时也快速的摇了摇尾巴,似乎昭示它即将胜利。

最终“红官人”成功跃出了龙门,难道它马上要变成一条龙了吗?

【篇四:龙门石窟】

经过近四个小时的颠簸,我们从陕西省来到了河南省的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中有造像10万余尊,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又经过外国侵略者的破坏,只剩下2000尊左右不完整的佛像,大多数没有了头部,只剩下身体。那一座座佛像有的神情严肃,十分威严;有的双眼微眯,嘴角微提,似笑非笑,神秘莫测;有的表面上看起来凶神恶煞,张牙舞爪,但细看那双琉璃眼,却能见其中隐隐含着善良。

龙门石窟中最美、最大的一尊佛像就是卢舍那大佛了。它高17。14米,光耳朵就有1。9米。虽然经过岁月的洗礼,身上已有斑斑点点的裂纹,但看起来还是那样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卢舍那大佛的双眼中镶嵌着两颗琉璃珠,这使得你不论从哪个角度仰望它,都感觉它那双深不可测的眼睛也在端详着你。传说,这尊卢舍那大佛的面貌和武则天有些相似,打造这尊佛像的工匠为了讨好武则天,刻意将卢舍那大佛的面相按照武则天的面貌塑造了。

隔着一条伊河向龙门石窟远眺,可以看见那半边裸露的山上一个个蜂窝式的小洞,它们大小不一、形状不同,都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看到这种景象,我脑子“轰隆”一声,一片空白,这场景真是太让人震撼了。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次古都之行带给我的知识远远大于书本上学来的,看来要知道一件事物的真正面目,需要亲自去见识。

【篇五:游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一直非常憧憬他的壮观。今年暑假,妈妈终于有空带我去游玩了。

龙门石窟人山人海,游人如织,这里果然名不虚传!我迫不及待地跑进大门,映入我眼帘的是那大大小小的圆形洞,这些洞都雕刻在陡峭的石壁上。远远望去,那些佛像聚集在一起,就像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一片艺术的海洋!

据我了解,这里的大约有97000座佛像,他们有的慈眉善目的注视着你,有的双眼紧闭盘腿打坐,还有的站地笔直双手合十,雕刻的十分生动、细腻。然而令我很好奇的是,大部分佛像的头部都缺失了。听导游说,是被外国侵略者盗取的。我听后十分愤怒,那个时候,祖国落后就会挨打,所以才会丢失这么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接着往前走,一座雍容大气的佛像出现在眼前,她座落在龙门西山南部山腰,这座佛像有18米高,仅她的头就4米高。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卢舍那大佛。她博大而壮美,慈祥和善,方额宽颐。传说是按照唐朝女皇武则天的相貌雕刻的。

我真佩服古代的劳动人民,他们是多么伟大啊!他们就是用双手一点一点的开凿出来,每一个佛像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夜晚,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问妈妈:“那些丢失的佛像的头部,还能找回来吗?”妈妈对我说:“唉,但愿都能找回来吧!”接着,她又说:“少年强则中国强,明白吗?”听着妈妈的话,我进入了梦乡,梦见我把那些丢失的佛像头部从世界各地都找了回来,让残缺不全的佛像恢复了原来的完美形象……

【篇六:游龙门石窟】

“瑰宝珍窟百丈岩,神工鬼斧历千年。”

在多朝古都洛阳,有这样一处惊天地泣鬼神的地方,它历尽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令人心驰神往,它就是坐落在伊河两岸的龙门石窟。

趁着金秋国庆假期,爸爸妈妈带我到了龙门石窟游玩。

走进龙门,两排林木郁郁葱葱,石板小道更增添一种韵味。墙上的每个小窟中都有佛像。别看这窟小,佛的神情和手势都是非常清晰的。有的双手放在腿上,目视远方,让人感到温暖;有的双手合十,虔诚闭目,仿佛在祈祷什么;有的眉头紧皱,面目狰狞,盯着什么地方,让人毛骨悚然……

行至奉先寺,那尊最高最大的佛占据了我整个眼睛。那尊佛名叫卢舍那,它通高17。14米,光头部就足足高4米。他发髻呈波浪形,面部圆润,眉毛如那弯弯的明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睁半闭,像在打瞌睡,又像是在俯视山下的伊水。嘴角藏着隐约的笑容,显现出他的慈祥与平静。他的表情就如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人捉摸不透,严肃中带着一份慈祥,慈祥中又有一丝神圣与威严。我不仅赞叹这惊人的高度,也佩服这精湛的技艺。

漫步伊水边,夕阳的余晖洒满水面,犹如一位少女披上素装,优雅而平静。微风轻拂湖面,层层涟漪荡在水面上,就像少女脸上漾起的微笑,让人舒适。水中的鱼儿成群结队,在水中嬉戏打闹,给平静的水面增添了一丝生机。

这次洛阳之行,不仅让我领略到自然风光的美丽,也让我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