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相关作文
保卫和平,远离战争!作文900字12-30
几十年前的世界大战早已结束了,作为这场战争的胜利者,中国人民有很多话要说。作为新生代的我们,心中的感慨更是一言难尽。首先,我想问问,是什么让这两场战争发生?难道是为了个人利益?还是对《凡尔赛和约》的严酷条行怀有怨恨?可是你们想过吗?这决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而是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世界的事!一场战争中,有多少无辜百姓被卷入其中,又有多少人无家可归﹑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所以说,一场战争的发生,人民百...
走进唐诗作文1000字12-30
有种诗意叫唐诗,有种诗意叫中国我以为诗意是诗歌的韵律,是诗人写诗时的满腔情感,是读者的同理心,更是一种中华民族传颂千年代代相传的文化情怀。今我以张九龄之诗,解我心中诗意。何以诗之韵律。亦不是“天对地雨对风”的朗朗上口,亦不是“泛爱众而亲仁”的戒律教条。对子有意而无情,经文有理却无情无意。所谓韵律应是显中华汉字之美,现华夏之深情。论风流多情最是唐诗,唐人将盛唐的富贵繁华,晚唐的落寞凄凉用婉转优美亦言...
梧桐一点忆昔秋作文550字12-26
炎威渐颓,玉露生凉,金风消暑,孟秋已至。只记去年秋天,金黄落叶遍地,为大地披上一件艳丽的外衣。我于梧桐树下静思过往。去年秋天,金陵城满城的梧桐树惊艳了闲人的心。那金黄似乎是在吸引着凤凰。“梧高凤必至,山青花自开。”我站在繁华的长街上,感受到了古城的独特风味。那每一片叶子都似乎在与我诉说着以往的每一年岁月。我似乎还能感到牛首山、鸡鸣寺的禅意森森。木鱼声清脆悦耳,由山上传入山下,平添了一份出世的宁静。...
站在人生的路口作文900字12-26
一颗沙里一个世界,一朵花里一个天堂,把心中所愿放在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放下与不放下本是相悖的的,放下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不放下是一种坚守,一种精神。然而,放下与不放下又没有明显的界限。当你选择了放下某样物品,心中一定有坚守另一个更重要的;当你选择了坚守,你悟性中已放弃了本属于你的物品。因此,放与不放仅在一念之间,只看你在岔路口时候选择哪一条路。你放下了自己,选择了为百姓坚守。还记得吗?你那...
静听历史的回响作文750字12-25
走在历史的古道上,看那纷飞的黄叶;流连经年的花丛,嗅那迷人的花香;翻开那泛黄的书页,寻那流芳的事迹。有些人,行为美,心灵更美。为官之美杨善洲,不负群众的草鞋书记,他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今日的绿色大地,极大改善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不让闭塞的深山村寨,能够见到外面的世界。“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
我的梦作文500字12-25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彩色的、美丽的、闪光的梦想,那么,中国土地上的十三亿个梦想,是否能团结一致,照亮中国的无量前途呢?——题记我的梦想不是很伟大,我不想象其他同学一样,当音乐家、画家……我只想当一名普通的乡村赤脚医生。从小,爸妈就对我说:“长大了,当医生!”我对医生有些恐惧,却也对这个职业产生了好奇。长大了,我看到电视上的那些乡村医生救死扶伤,在医疗条件不好的的山区还坚持为百姓造福,深受百姓喜爱。我...
陶渊明话题作文作文800字12-24
陶渊明笔下写出了桃花源的美景,看似像他不和世俗,不理解世俗,挂印退官。但真的,大家都这么想?认为他是对的,创造了世外桃源?表面上,他不和世俗,挂印退官,“种豆南山下”去了,但我们要去证明这个观点,就要用一点数学知识。有一种证明法叫“反证法”,即先说假如什么是对的,按照已知条件向下推,发现不对,结论与现在的已知条件不一致,就可以反过来,说之前的那个假设是错误的。那么现在让我们想想:假如说陶渊明真的就...
宽容作文750字12-23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题记宽容是高贵的品质,是宝贵的财富,是理解和尊重;宽容是非凡的气度,广博的胸襟,是包容和接纳;宽容是优良的品德,是仁爱的光芒,是温暖和关爱。凡心胸狭隘者,终难成大器。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周瑜心胸狭隘,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和能力,并暗算他,最终被诸葛亮气得吐血而亡。临死时仰天长哮“既生瑜,何生亮!”如果周瑜能够宽宏大量一点,也不至于落到...
关于元旦的作文作文600字12-12
放假了,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假期,首先放假的头一天晚上我就把作业写完了。我写作业,妈妈打扫家里的卫生,等我写完了,妈妈的卫生也打扫得差不多了,妈妈为我检查作业,我帮妈妈打扫房间,作业完成之后,我整理了自己的房间和书包,我和妈妈一起在干净漂亮的家里,一边吃着水果一边看着电视。元旦第一天,我去了姥姥家,和表姐朵朵一起玩,我们玩了捉迷藏和找宝藏的游戏,还一起看了书,看了《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我现在...
隐居不应被提倡作文650字12-11
提到“隐士”二字,人们都会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古道仙风、看破红尘的高人形象。然而对于社会来说,我们真的需要那些隐士吗?他们又为这个社会、国家做了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堪称隐士之中的代表人物。陶渊明外出为官,后因厌恶官场的险恶,于是解印辞官,回乡隐居。他走的洒脱,但是他回乡之后除了饮酒采菊之外,又为国家做了什么?他一走了之,但是百姓还在继续受苦。他看似洒脱的背后,有着消极避世的心...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