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家风正,人乃正】
经常听说某某班成绩如何,是好是坏,归根于班风。班风好,成绩自然好,家风亦然。如果把一个人比作向日葵,那么家风则是决定它发展方向的缕缕阳光。因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
古今中外,诸如此类的事例不胜枚举。
古有孟母三迁。孟子自幼丧父,由母亲带大。孟母带他迁居三次,从而使孟子养成乐于读书的习惯。正可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此可见,风气的好坏对于人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尚年幼的我们没有“近墨者未必黑”的定力。所以,良好的家风是我们迫切需要的精神养料。
今有傅雷谆谆教子。中学语文课本对《傅雷家书》注解为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傅雷之子傅聪的成就不亚于他的父亲,归根结底还是家教严。傅雷的爱子之情或许不是特别明显,但在他极其严格的家教中树立的家风却无疑成了傅聪取得成功的奠基石。那些家风不正的家庭中,孩子不误入歧途的有几个?有一番作为的又有几个?由此可见,家风不正,人亦不正;家风正,人亦正。
外国的教育制度与中国的教育制度有着明显的差异。外国人从小就教育孩子要拥有博爱之心,而中国的教育严厉、呆板、传统。地域之间的不同文化造就了家庭观念的不同,家庭风气的不同又使人的成长各异。因此,家风是人成长模块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人生如涓涓细流,家风不正会使河流结冻,家风纯正会使寒冰解冻;人生如万缕阳光,家风不正会使乌云笼罩,家风纯正会使乌云消散。生活在良好的家风中,让美好人生伴我同行!
【篇二: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两句话说明了环境对人和事物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不禁要问:果真如此吗?我持强烈的反对意见!非也!真正对人或事物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的素质或事物的质地。
周敦颐毕生“独爱莲“,何也?因其“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与莲品质之高洁密不可分。假如用吸水强的其它花放之淤泥中,早已染得面目全非了吧?何也?材料的质地完全不同!
人也一样,有人老是抱怨我们周围的环境差。成不了才。就像有些同学说,我成绩差是因为学习的环境不好,是老师没有教好,等等。理由一大堆,唯独没有从自身找原因。那么有的人因此就换了更好的学校,换了更好的环境,但仍然没有起色,仍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这能怪谁?这正应了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看看先哲屈原吧!屈原生活的环境恶劣吗?他的周围全是“墨者”,但他仍然对楚怀王忠心耿耿。他身陷楚怀王和周围的小人的迫害和排挤,仍矢志不渝、忠贞操守。他清醒地知道,自己难以改变楚国衰亡的命运,最终无奈地选择了以身殉国。屈原之所以能成为众多“墨者”中,唯一的一名“赤者”,与他有着崇高的理想追求和极高的个人素质密不可分。
所以,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是“赤”是黑,关键要看其本身的素质与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