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把最珍贵的给最爱的人】
中华民族五千年绵绵不断的文化历程中,“孝”总在其中扮演着无可取代的角色。它是一股甘甜的汁水总浇灌在我们干涸的心间,是滂沱大雨中撑起的那一把伞,是我们铭刻在心的一种情感。
镜头缓缓拉向那一条乡间小道。路,一直都是这一条路,从未改变,但它承载了一位母亲对儿子太多太多无言的爱。不再那么年轻的母亲,不再那么幼稚的儿子,相互依偎着走向那个分离的路口。想起韩愈的一句诗“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每次儿女的离别对父母来言意味着什么?是无休止的牵挂,无尽头的思念,无边际的不舍,但却不得不放手,孩子有自己的未来,有更灿烂的明天,不能束缚他一辈子。母亲渐渐的倒下却换来了一双手的搀扶,他带着哭腔喊了一声“妈”。把母亲拥入怀中,他怀里的是他一生得到的最好的礼物。这个人自他出生便无时无刻不在爱着他。
想起自己的母亲,年幼时总是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直至现在,我已离家求学,但妈妈总还是时刻惦记着我,怕我吃不好,怕我睡不好,怕我热着冷着。《诗经》上讲:“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父母不顾如何,总是把子女放在第一位的。尽管有时候他们会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忽略了我们,但他们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我们应该体谅他们,孝敬他们,渐渐长大,成为他们的依靠。
百善孝为先。李密因担心祖母上《陈情表》“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他可以为了祖母而放弃仕途,日夜侍奉在祖母病榻前不离不弃。王祥可以卧冰求鲤,子路百里负米,曾参啮指痛心,古代的二十四孝时时提醒着我们,孝是为人之本,是人最原始的情感,是一个人活着的基本原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要弘扬这种品质,让慈孝撒播在每一个角落,发芽,茁壮成长。
孔子说:“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誉,这就是孝的终极目标。”我们要谨记这句话,把人间大爱“慈孝”摆在合适的位置上,用我们的心去把这大爱送给我们最爱的那个人。
把最珍贵的,给最爱的人。
【篇二:慈孝永存】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首诗中讲的母慈子孝故事,最能体现我可爱的家乡——慈溪之名。慈溪的由来世人皆知,因东汉孝子董黯故事而成名。如今的慈溪,一样传承着这一份精神,新慈溪人更是“慈惠三北,溪通四海”,秉承并发扬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
我是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从小在父母身上看到他们如何孝敬长辈们,关爱长辈们。在父母的教导中,早早地知道孝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质。做为一个还没有独立的小学生,我们一样能做到对父母长辈的孝顺。
妈妈是个勤劳的人,每天工作、家务忙得团团转,还得管我的生活和学习。她这样一天天,一年年始终忙碌着,没有一点自己的时间。看到妈妈这样忙碌,我的心也碎了,真希望自己快快长大,能挑起一份家庭的责任来。晚上,妈妈还在忙着,可是我早己睡在暖和的被窝里了。冬天的夜是那么的冷,妈妈还在用冷水洗着衣服,不时能听见妈妈发出一声:“真冷!”听着,我的内心无比挣扎,可是明天还得上学,如果不早睡,妈妈肯定会不高兴的。怎么样能为妈妈做些事呢?对!
我想到了《三字经》是黄香的故事:香九龄,能温席。我也学学他,学学他的孝子之心。于是我悄悄地爬到妈妈的被窝里,真冷啊。刚从热被窝到冷被窝,一股寒气真冲心田。可为了妈妈,我坚持着。过了许久,听到妈妈晾衣,擦地,洗涮完后,我觉得妈妈快要来睡时,我再悄悄地回到自己床上。妈妈躺下去,发现被窝是暖的,说:“奇怪,被窝怎么是暖的。”看看我睡得这样香,妈妈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的心里暗暗开心,终于为妈妈做了一点小事,我高兴又安心地睡去了。
慈孝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中,一句句话,一个个关爱,甚至一个眼神……父母的爱像潮涌,汹涌澎湃;儿女的孝像棉衣,温暖入心。发自内心的爱,不管大慈大孝还是小慈小孝,是最真诚最感人的慈溪精神,发扬这精神,做为一个慈溪人,我们责无旁贷。
【篇三:慈孝在我心中】
“这个孩子穿出来的衣服都很漂亮”,“这个孩子穿的衣服都很高级”,“这个孩子的家里肯定很有钱”每当听到同学的家长这样赞美时,我不知不觉会挺直身子,仰起头。特别在她们的孩子——我的同学,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时,我会觉得我是最美丽的,我的父母是最了不起的,我的家是最富裕的。
在我的记忆里,我都这样认为,也这样自信。因为从小我要买的东西,父母都会让我如愿以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从没有因为东西太贵而被父母拒绝买,或因家里已有而被劝住。我的生活是那样的一帆风顺,甜甜蜜蜜。
我渐渐长大,对父母的谈话也有意无意的听进了几句。一天,父亲悄悄地对母亲说:“孩子的新衣服那么多,人又长得快,不要再买衣服了。”母亲说:“轻一点,不要让孩子听到,我们自己省点,但不能亏了孩子”。在他们的说话中,我知道了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富裕,而且生活还很拮据。但我一直不知道母亲哪来的钱为我买这买那。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我发现母亲常常疲惫不堪回家,而且每当父亲上日班,母亲下班总比平时晚两三个小时。我隐隐约约听到父亲痛心地责怪母亲,但母亲总是以“不要说了”来搪塞父亲的话语。
直到去年寒假的一天,我在离母亲单位很近的地方玩,因为快到母亲下班的时间了,我想与母亲一起回家,于是到母亲单位去,快到门口时抬头看见母亲走出单位,不是朝回家的方向,我觉得奇怪。我悄悄地跟在母亲的后面,她拐来转去,我紧跟在后,终于熬到了母亲停下脚步,我定睛一看,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工地。原来母亲每天下班后,再到工地扛砖挣钱,来满足我的需求。看着母亲骨瘦如柴的身驱,瞬间我感到头晕目眩,心头一阵疼痛,眼泪夺眶而出。我想赶上去制止,但不忍心让母亲难过,于是我悄悄离去。“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父母心,”回家的路上,这句话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离去。
回家后,我不动声色,暗暗帮父母做家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懂事了很多,不该花钱的地方,我不花。该花钱的地方我省着花。母亲觉得很奇怪,便问我:“这几天怎么不提买东西了”。我说:“老师教育我们小学生要勤俭节约”。母亲夸我懂事了,但我心里像倒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我默默告诫自己:不能为了虚荣,而挥霍母亲用血汗换来的钱。从那以后我更加勤奋学习,更加体贴父母,再不莫名其妙提要求了。
母亲,你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
【篇四:我的慈孝观】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慈与孝占据了非常高的地位。在百家争鸣时代,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墨子的非攻兼爱,孔子的“仁”“礼”“义”背后都有它们的身影。
孝道、慈爱在当今社会也是最符合人们的价值观。五千年的演化,将慈孝深深扎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中。
有人认为慈孝是分开的,慈便是慈爱,孝就是孝心,但他们也是结合最紧密的,先是父母对孩子的慈爱,再是孩子对父母的孝心。如果这份爱更大、更牢固,总有一天,社会将会变得“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人与人之间也会形成一种和谐、自然、亲和的关系。
孝心的付出,不在于话语上的漂亮,更在于行动上慰籍。工作再怎么繁忙,更少不了要回家看望,工作的繁忙又怎能成为不回家的借口呢?
生活在城市的小辈们,夏日里享受着空调带来的凉风习习,享受着丰富多彩的幸福生活,耳旁是清脆的蝉鸣。日落西山,天边的火烧云似乎为归家构搭出一爿道路,温热的斜阳映射在脸上,仿佛是母亲温暖的抚摸,似乎听到一声声呼唤是母亲的盼望,是父亲的注视……。周末来临,朋友的邀请如约而至。此时此刻,我深表歉意。歉意的背后是一场说走就走的归家之路,眼前快速倒退的景色和耳边响起的刷刷声似乎都在催促着我早一点到家,早点见到母亲。
回到家,放下手中的礼物,看到的是劳碌的父母。是啊,他们己经劳碌了大半辈子,可还不愿意放下。苍白的头发渲染了他们曾经乌黑的两鬓,眼角悄悄漫延的鱼尾纹和满脸的折皱都在证明他们老了。他们没有了我小时侯印象中的无所不能,那样的充满活力。那时,我明白了人是会老的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现在一分一秒的过去,意味着每少一分一秒的陪伴。“子欲养而亲不待”,我连帮他们做事,都是心怀感恩的,感谢他们的付出。人生在世,又怎能忘记这份亲情,或许友情会淡薄,爱情会逝去,但历久弥坚的除了这份来自于血脉之间、永恒不变的亲情,又有什么呢?
慈孝本是一体。父母对孩子的慈爱,孩子对父母的孝敬。犹如一个循环生生不息,更像那阴阳八卦图,你中带我,我中带你。
慈不需要太大的付出,只需一颗善心。在力所能及下帮助他人。
孝,也不需要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孝,也仅仅只是常伴在父母身边,听听他们说说往日的故事,看着时间的逝去。
大爱无疆,小爱无声,真正的慈孝,如象春雨般的润物细无声,不是一句空谈,也不是长时间才进行的一次短暂看望,更是自己真真正正、确确实实的付出,不将自己成为冷漠、阴沉的不忠不孝之人。
【篇五:慈孝在我心中】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慈孝文化源源流长。从古自今的孝子孝女层出不穷,他们的行为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真挚的心。
不由得,我想到了父母对我的爱。每天妈妈做好我爱吃的食物,为我开心吃饭而高兴;爸爸给我辅导功课,为我取得每一丝进步而开怀;当我伤心时,他们给予我鼓舞;当我高兴时,他们与我一起分享;当我淘气时,他们总给予包容;当我不懂事时,他们会耐心地教我做人的道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聚在一起,那是他们对我无私的爱,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谢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因为有你们,我无畏无俱、勇往直前。感谢爸爸妈妈无时无刻地陪伴着、激励着我,让我在成长道路中迈出坚实的每一步,让我在快乐成长中收获进步的喜悦。
让我们每个人都心怀感恩地生活,慈孝永在我们心中。
【篇六:妈妈,对不起】
昨天傍晚,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刚刚从黄山自驾归来,还没等我喘过一口气来,您就对着一片杂乱的家皱起了眉头:“哎呀!明天家里要来客人呢!这样乱糟糟的可怎么见人啊!来,笑语,我们一起帮忙打扫一下家里!”当时,我满心的不情愿。是啊!谁会愿意呢?!先不说黄山奇陡的山路已经让我柔嫩的双脚酸痛不已;就说我们返家的高速上因为寒假出行的人太多而花了七八个小时,开开停停,堵得让人心烦!这到家屁股还都没坐热,就又开始让我马上投入到繁杂的劳动中去!怎么能让我心甘情愿呢?再说了,家里这么大的空间,得要收拾到猴年马月啊?!
我懒洋洋地瘫坐在沙发上,拿起遥控板打开电视,看起了《奔跑吧兄弟》,嘴里嘟囔着:“你擦吧!我太累了,需要休息一会儿!”我假装没有看到您那张皱起眉头的脸,很快就随着电视节目嘻嘻哈哈笑了起来。您摇摇头,没有再多说什么,自己立刻陷入了一片忙碌之中。您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一会儿扫地,一会儿整理散放的杂物,一会儿拿着抹布擦擦抹抹,一时间,您的身影在客厅里穿梭不止。可我都装着视而不见,并且心安理得继续看电视。
可是今天,就在我刚刚看完《寻找董黯》这部电影后,我为我的行为而感到汗颜,感到羞愧!我就像是片中的陈述一样,不懂得“孝顺”的含义,固执地认为我只要管好自己的学习,考出好成绩就是对您最大的孝顺,而忽视了学习本身就是我自己的事情。大概是您平常对我太好,凡事都依顺着我的缘故吧,我考虑问题都是习惯性地从自己出发,根本没有想到您也是爬了两天的黄山坐了七八个小时的车回到家里的,您也是疲惫不堪需要休息的!
反之,片中的董黯是个真正孝顺的孩子。为了照顾自己体弱多病的母亲,不辞辛苦地为金家老爷每天做一百个陶罐、到很远的地方给母亲挑甘甜清澈的溪水敷眼、给母亲做饭……“慈溪”之所以叫“慈溪”,不就是因为董黯“母慈子孝”的传说而得名的吗?慈溪作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历来倡导“慈孝文化”,枉我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学了那么多要孝顺父母的知识,却仅仅只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孝在于质实,而不在饰貌。”“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这些刚刚学过的知识还犹言在耳,如今却无不在讽刺我的口是心非!
妈妈,这时我又想到了外婆。她对待曾外祖母——她的继母都是那么孝心。她的继母已经八十多高龄,神志不太清,生活无法自理,别人到家里来看望她都会被她不可理喻地骂走,而外婆宁可顶着她的骂声也要每周来帮她整理家务、储备食粮,照顾好她的生活。这不正是“慈孝”文化最好的体现吗?而我自己呢?在您最忙的时候不但不帮助您的忙,还自顾自在那里看电视。平时我只要有什么要求,您都会满足我,而我却这样来回报你……我真不应该这样做啊!
妈妈,您能原谅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