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偶然的发现】
印象中的父母一直是忙碌而严肃的。一个不苟言笑,在机票和旅行箱中穿梭;一个清冷自律,在电话及文件中奔波。
父亲不是一个浪漫的人,对比,母亲也毫不在意。所以只有我这个做女儿的,在情人节啊七夕节啊结婚纪念日啊以及对方的生日等等为他们带上一句问候送上一束鲜花。而他们却也只是匆匆道谢继续着手工作。
有时候看见朋友圈的同学晒一些父母之间的小惊喜,我总想起一句话:“生活处处需要小巧思来调味。”可这两个没有情调的人,能有什么感情呢?
可在那次偶然的撞见中,我才发现原来父亲会拘谨,母亲也会脸红,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初夏的一个早晨,我赶早到学校。而同样赶着早班机的父亲自然肩负起送我的重任。平时家中无人的时候多,大大咧咧惯了,拖鞋的踢踏声,流水的哗啦声都不加注意。正当我哼着小曲刷牙正欢的时候,门后突然探出父亲的脑袋。他张大口型压低气声说:“你妈昨晚又是半夜回来的,你小点声,让她多睡会儿。”我调侃道父亲:“哟,还挺会疼太太的。”手上的动作也柔了下来。
父亲还在收拾,我便到楼下等他。一摸口袋,糟了!钱包落家了。赶紧冲上楼,却在楼梯口不经意的一抬头,撞上了这一幕。
门敞着,阳光很自然地打在了门口两人的发尖,眉梢以及微扬的嘴角。母亲脚后跟微微离地,那双纤长但因为整日在键盘上劳作而有些粗糙的手在父亲那烫的极为平整的领口摆弄着。父亲此刻站的笔直如小学生一般,一只手在西装上不安地绞着,两眼却直直的看着眼前人。
母亲的手从领口滑向领带。父亲的领带向来打得不错,可这时母亲却似乎依旧不放心,又特地轻轻扯了一下,让它看上去似乎更整齐了些。
母亲的手又在父亲的肩头拍着。西装上扬的毛絮在阳光中飘散,仿佛在新人们宣誓后,教堂顶上扬扬洒洒的羽毛。
母亲歪着头打量着父亲,眉目间有些担忧。此时的父亲似乎想干些什么,却又有些犹豫,脚步踉跄了几下才张开手臂将母亲搂入怀中。这是一个小别的拥抱,充满着不舍与留念。有些时许,母亲才轻轻抽身,低着头念叨着什么,应该又是各种嘱咐吧。
不知什么时候,一缕乌丝缓缓向母亲额前滑落。却也是在即将坠下的那刻,被一双脑海里一直有力的大手托住,慢慢地柔柔地却又有些颤抖地朝耳后别去。几根发丝在颤抖时偷偷溜出来,附在母亲的侧脸上,是那有些发红的眼角若隐若现。
母亲忽的想起什么,一看表,便急急拉过箱子塞到父亲手中。父亲却向前一步,在母亲头顶,很轻,很小心地烙上一吻。
母亲此刻的风韵却不同平时,低眉敛目,嘴角含笑,脸颊似乎染上了桃花红。完全不同于职场女精英该有的风范。
世界不再流动,空间也在此定格。
原来,爱的方式有很多,可能不是纪念日的惊喜,却是离别前门口的一个拥抱,一声嘱咐。父母之间的爱就这样渗透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感情,却有着细水长流的滋润。每一寸肌肤都浸在这种氛围里,只是我从来没有注意而已。如果不是这偶然的撞见,也没有这样直达心底的发现。
“咦?不是下去了吗?怎么还在这儿?要迟到啦。”等我缓过神,父亲早就拉好行李箱在我面前,脸上竟是我极少遇见的酒窝。
“我……我忘带东西啦。”我挠挠头,低头笑笑。
【篇二:小小的发现】
“浮起来了,浮起来了,你们快看……”教室里突然响起了一阵欢呼雀跃声。你想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吗?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老师拿了一个鸡蛋,一盆水,一袋盐,一根筷子和一个水杯。
然后,老师把水装进了水杯里,又把鸡蛋轻轻地放入了水里。鸡蛋慢慢的沉了下去,像躺在杯子底睡着了似的。
接下来,老师把少许的盐放进了水里,杯底像覆盖了一层细细的白沙,老师就用筷子在水里不停的搅动,这时晃荡的鸡蛋就像一个芭蕾舞者,翩翩起舞。当老师停止搅动时,鸡蛋也停止跳动,迅速地躺回杯底睡大觉。只见老师继续放少量的盐到水中,用筷子在水中搅动,那个“芭蕾舞者”又开始跳起了舞蹈。这时,我发现鸡蛋站了起来,像刚睡醒了一样,伸了个懒腰。
最后,老师又放了大量的盐,再用筷子搅动了几下,这一次鸡蛋终于浮了起来,露出了可爱的小脑袋,我们高兴地一蹦三尺高,欢呼这次实验太有趣了!
通过这次试验,我知道了盐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大,所以鸡蛋上浮了。你知道了吗?
【篇三:发现美丽——读《月光手帕》有感】
窗外,月光皎洁,天空像涂了蓝黑色墨水,几点星星在空中不断眨着眼睛。
今夜,我读了一篇名为《月光手帕》的散文。文中,那一位小姑娘把透过小窗口映在地上的一片月光错误地认为是帕,便弯下腰去捡拾。正是因为作者勾勒出这么一个生动的画面,才写下了自己的感动——“我感伤于自己没有她那样的空灵,走过去也不会弯下腰去。因为,一双磨练得很俗的眼睛极易发现月光的破绽,也就失去了一次美的愉悦。”
作者的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我。的确,随着年龄的增长,大人们渐渐失去了孩子的纯真和好奇。尽管,天还是那方天,云还是那片云,但你却开始感叹到生活的无聊,人生的乏味。竟不再去欣赏那天,那云的美丽。有位好莱坞的歌王曾经说了一些很感慨的话,他说:“当我年轻的时候,急急爬到山顶上,就像参加赛跑的马,带着眼罩拼命往前跑,除了终点的白线之外,什么都看不见,我的祖母看见我这么忙,很担心地说:“孩子,别走得太快,否则,你会错过路上的好风景。”其实,美丽的事物并没有褪色,只是你的眼光变了。
于是,当时从不再纯真和好奇的眼睛看到这片透过窗口射在地上的月光时,你也许会无动于衷地踏过去,因为你明白,这只是一片月光而已。但是,这片月光在一个纯真的孩子的眼里却成了一块乳白色的手帕。我想啊,在那位小姑娘弯下腰时,一定在想,这么漂亮的手帕千万不要被踩脏啊!即使她后来知道这只不过是一片月光时,我想,她也不会失望的,回头再望望那块“月光手帕”,她也许会会心一笑,而这,正是快乐的源泉。
我们不必把每天的时间安排得紧紧的,总要留下一点空间,来欣赏一下四周的好风景。有时,我很害怕长大,怕越长大就越无法理解小姑娘的纯真。很多人一定要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美,其实,美是无处不在的,它不需要你去寻找,只需要去发现,去感悟。只要你保存一颗纯洁的孩子般的心灵,美丽的事物就会跃入你们眼帘,使你欢乐欣喜。
我们想去的时候就走,想停的时候就停,随心所欲地去发现乐趣和值得珍惜的东西。既然有机会来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就应该像一个旅行家,不但要跋山涉水走完我们的旅程,更要懂得欣赏,懂得流连。
走的时候,是为了到另一个境界;停的时候,是为了欣赏美。
【篇四:我的发现】
别人都欢天喜地地盼望暑假,而我却讨厌放暑假。因为暑假一到,爷爷就会把我送到乡下外婆家,而外婆家没有空调,没有亲爱的同学。唉,我的日子多么的难熬啊!而有一次我却发现了外婆家是多么的有趣,从此我喜欢上了它。
那天我乘着爷爷的车来到外婆家,一下车外婆就一把抱住我说:“莹莹来啦!”我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之后爷爷就开车回去了。
坐在外婆家的椅子上,啃着难吃的老式面包。我吃一口,吐一口。忽然,我发现面包动了!我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它真的动了,我没看错吧?可能是在梦吧?想到这里,我立即用手把自己的头打了一下,不是梦。
我的好奇心像春阳下的小草,飞快地往上长。我离开了椅子,一屁股往地上一坐,仔细地观察了一下面包,才发现面包下方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在前进。“蚂蚁,蚂蚁!”我激动地大声喊起来。
外婆可能也听见了我的喊声,急匆匆地跑过来问道:“莹莹,怎么了?干嘛坐在地上?”外婆一脸惊奇地看着我。
我立马站起来,激动而又开心地对外婆说:“我刚刚看见几只蚂蚁竟然抬起了比他们身体大好几十倍的面包!”
“外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它们有魔力吗?”我拉着外婆的手,连珠炮似地问。
外婆笑笑,摸着我的头意味深长地说:“合作力量大呗。别看一只蚂蚁力气小,但它们团结起来那力量就不得了。”我一听恍然大悟。
从此以后,我爱上了外婆家,尤其是外婆家屋后的那一片空地。一放假,我就往外婆家跑。在这里,我发现了它像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一样有趣:地下,有会弹琴的蟋蟀,有会打鼓又会捉虫子的青蛙,有会跳来蹦去的蚂蚱;树上,有整天尽情歌唱的知了,有爱聚在一起讲故事的小鸟,还有一种小动物头上长了两只角,奶奶叫它“天牛”……
【篇五:我发现了美】
俗话说得好:“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在生活中,美丽无处不在,透过视线,我发现了美。
记得以前,那是我四年级的时候,我们三大组进行了大扫除,刚开始,大家还挺卖力,后来很多同学都漫不经心,慢慢得圆滑了起来,尽挑简单的工具,你争我抢,只有一个人静静地站在一旁,直到大家一哄而散时,他才走到卫生角,挑了一个最难的清洁用具——-拖把。
他做清洁时,比其他人都认真,一丝不苟,任凭教室是多么的杂乱无章,他也不动摇,依然卖力的完成自己的任务。每次上上下下的爬楼梯洗拖把,他从来也没喊过一声累,而其他人,动一动手指头都叫苦不迭,他与其他的同学都有着鲜明的对比,也包括我。
我曾问过他:“为什么要这么卖力地做清洁呢?”他甩了一把汗,气喘吁吁的回答我:“做清洁是我的任务,我要不辞辛苦,用最大的努力来完成它,让它成为一个优美的艺术品。”我被他的话震住了,心里有种说不清的滋味。他的话,让我忘不了,他的行为,永远沉入了我的心底。
我发现了美,也感受到了美,美丽无处不在,美丽无所不在。从这件事中,我想起了哲人的一句话:“外在美是暂时的,是不可靠的,只有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永恒的美。”
【篇六:偶然的发现】
大自然如一本图文并茂的教科书,蕴藏着许多奥秘;大自然像一张张照片,融入了种种真情实感;大自然犹如一座座宝库,锁着无数的珍宝……在一次偶然的发现中,我找到了大自然的“宝藏”。
我是一个“植物迷”。听说爷爷要上山种蔬菜了,我便偷偷地拿了一把种子,悄悄地在后院里种下了一个个生命,并视它们如宝贝一样对待,我经常隔三差五地观察,少不了给它们浇水施肥。可是,在这样优良的“待遇”下却时常有几株枯萎了。我担心极了,一有时间就来。
一次,我刚放下书包,就去看望那些“宝贝们”。又有几株倒下了,我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充满了无奈与挽惜。在不经意间,我发现幸存活的植物的茎上有一团白米粒似的东西。我把眼睛凑了过去,原来那团“米粒”是一只只白色小虫。莫非这些小虫就是罪魁祸首?我带着这个疑问去问爷爷,爷爷却摇摇头,但我没有停下来。我翻开了《十万个为什么》,久久寻求中,看到那群小虫正映入眼帘。“原来那是蚜虫,专吸食植物的汁液,难怪我的植物枯萎了”。我带着一种成就感,消灭它们。
一次偶然的发现中,我解救了那些植物,学到了许多知识。
大自然如一本书,含有许多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提问,去探索,去研究,才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