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初中作文 初一作文 听听虫鸣,是多么幸福
听听虫鸣,是多么幸福
发布时间: 2025-01-06 15:11
阅读:

【篇一:听听虫鸣,是多么幸福】

一个听烦喧嚣的人,躺在草地上,听虫子们奏起“交响乐”是多么幸福啊!

我们的初中生活,学校,家,补课班,三点一线。每天除了那读书声,剩下的就是在学校老师的训斥和在家里父母灌输的心灵鸡汤!无非就是这样。

周末,我回到了那离别已久的大院子,爷爷奶奶还生活在那里。爷爷有很多爱好,喜欢收集小动物,小虫子。为此,还专门把一间屋子做成一个生态箱,里面放着一张躺椅,我躺上去,抬头看到天花板上悬挂的几个小笼子里面关着几只啄木鸟。把目光移到下面,在爷爷种的这些花草上,一群小虫子聚集在一起,我闭起眼睛,虫子们开始鸣叫,这旋律使我身心放松。心里流淌过一丝丝的快乐,毕竟在城里,空气污染严重,这种声音已经很少听到了,过了一阵儿,外面下起了蒙蒙细雨,好像这场雨就是虫子们特意安排的,它们愈叫愈欢,甚至可以盖过雨声,忽然,它们的叫声又越来越小又几乎听不到,原来是窗外的小麻雀也被这“交响乐”所吸引,在那儿注视着,大胆的知了又叫了起来,这支交响乐队继续演奏着……

这声音是我听到过最好听的声音,混合着大自然的味道,使人想起田园生活。听着虫鸣,又好像摇身一变成了陶渊明,在世外桃源里怡然自乐。

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莫过于虫鸣,听听虫鸣是多么幸福啊!

【篇二:虫鸣之美】

前几天夜晚,窗外蝉声连绵不断,屋内蟋蟀叫个不停,两相交汇,不胜烦扰,加上心中本就不悦,便愈加烦躁,真是欲除虫鸣而后快。

我的耐心终于到了底线。于是愤怒地拎着水,倒向所有发出虫鸣的地方。一发现有可恨的虫子蹦出来,就干净利落地一脚踩碎。虫子仿佛成了我不共戴天的仇人。它就是烦躁,它就是阻碍,它就是负累,它就是肮脏,它就是罪恶。我要将它踹入无底的黑洞,我要将它的声音彻底粉碎。

果然,虫鸣弱了许多。我甚感舒适,为自己果断利索的行动沾沾自喜。

就这样过了许多天,深夜读书时,倏忽觉得似有什么不对,心中颇不安宁。释卷细思,原来是因为没了虫鸣,静得有些可怕了。没有了虫鸣,心中反而不大安稳。我不免对自己这个想法感到吃惊了。

我不由自主地细细地寻找起虫鸣声来。似乎过了很久很久,我终于觅到了一声声虫鸣。它犹如一个华丽的梦从远处出现,仿佛淅淅沥沥的雨敲打着窗棂,孤峭而幽奇,清远而凄迷,低回而愁肠百结。

于是我竟然推开案边的作业,走出书房,全神贯注地静静倾听。原先讨厌的虫鸣声,此刻竟然变成了人间仙乐!好像是小提琴的低奏,好像是在月下湖上独吹的洞箫,好像是在红楼的重幔中透漏出的弦管声,好像是由溪石问流过的淙淙流水,好像是山冈上在足下拂过的飒飒的松风。我竟彻底地沉醉了,想起“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仿佛羽化而登仙”的句子来。

回到书房,我不由得生起许多羞愧。我居然亲自夺走了那么多虫儿的生命,我居然妄想将这美妙的音乐毁灭!居然是我!

美丽的大自然有太多太多的神奇,而那虫鸣声便是其中一个动听的乐章。然而凭自己一时的喜恶,对自然界的生灵任意处置,未免太自私了。人,本就是自然的子女,妄想主宰自然,独霸世界,只有失败的命运。美好的事物,不要在我们亲手将它毁灭后才恍然念起它的美丽。

【篇三:消失的不仅是虫鸣】

乡村,特有一种情趣,一种悠闲。

六中处在郊区地带,校园围墙外有着一片田野。夏夜住在高一,高二那边的寝室里能够听到草丛中传来的虫鸣声,伫立窗口也能感受到那习习的凉风,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的狗吠声。这时,你会陶醉,似乎自己躺在家中小院的葡萄架下,轻摇蒲扇驱赶蚊子。

校外的那片田野不大,当自己的双脚切切实实踩在田埂上时校外的那片田野不大,当自己的双脚切切实实踩在田埂上时,仍旧会沉浸在一种诗意里。唐人的诗句,宋人的词句和春风一样掠过心头,忽然就想到“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那种夸张感也是如此的亲切。

四月的熏风燃红了樱桃,五月的梅雨泼绿了芭蕉,这之后便是六月稻花,七月蒲草,八月兔葵,在你院子里的是永远都唱不完歌的水车,然后碧藤不知何时就爬进了你的窗子,;流动的荧火,也游进你的屋来坐坐,花猫踩瓦楞的声音让你整夜不得成眠。这就是最原始的一种状态吧!

虽然地处江南,可是校园这一带也看不见了稻田,真的是很久没有闻到过稻香了。原来时间飞逝的是这般快,高中三年在此一晃而过,没能留下一丝一毫,唯有带走三年的记忆。三年,六中这一带建起了一幢幢新房,本是安静而美好的郊区,却也开始被所谓的城市化所吞没,原先的是安静而美好的郊区,却也开始被所谓的城市化所吞没,原先的虫鸣鸟叫被机器的隆隆声所掩盖,有些东西真的是再寻不见。

乡村是处在偏僻的乡下,而村庄就可能独立出现在繁闹城市。许多的大都市里至今还有村庄的存在,但那村庄的主人却不是农民了,就像六中这一带。

忽然间一切都变了,就像这三年时光。

许多年,什么都改变,声音在耳边,怎能假装听不见?曾经快乐无限,为什么现在却视而不见?流失掉的不仅仅是时光,还有快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很多事情都被看透,真的是流光容易把人抛!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我愿意长眠在梦中,因为在梦里可以行尽逝去的岁月。我唯愿在岁月那边,只身化做静默守护的唐宋诗篇。

【篇四:吃苦也是一种幸福】

苦,如同喝一杯茶,苦不堪言。但从那之后,我却认为,吃苦也是一种幸福!

初春夜晚,人最容易犯困。这不,几张练习卷之后,倦意就像潮水一样漫了上来。

客厅,妈妈一人独自品茶。“来吧,喝几杯,解解困。”

妈妈抓起一把铁观音,轻轻地置于茶壶中,持壶沏茶,开水往壶里一倒,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白鹤扇动双翼,飞向空中。我凝视壶中,一片片茶叶在水中翩翩起舞,好似一个个灵魂在水中游走,过了一会儿,又慢慢下沉,一如雪花坠落。

“来,先一杯。”妈妈小心翼翼地将茶水倒进杯中,让我品味。

我端起茶杯,闻到的却是一股浓浓的苦味,在嘴边吹了一口饮下,突然紧皱眉头,这是茶吗?“哇,好苦”!我从来没有喝下如此苦涩的茶,没有沁人心脾的香气,也没有润喉止渴的感觉,吃苦是这般难受。妈妈却微笑着说:“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香气十足,再喝一杯试试。”

“不要,我不敢再喝了。”

“尝试一下吧,或许喝第二杯就不苦了。”

“那好吧”。我答应了。

我再次端起茶杯,闭着眼睛,一口喝完。我惊讶地发现,这次居然不苦了,口中氤氲着淡淡的甘醇,妈妈让我再喝一杯水,我喝完后,那种甘醇竟在嘴边翻腾,久久没有消散,“为什么苦涩的茶会变得如此清香呢?”妈妈告诉我:“你喝第一口时是苦的,但是第二口时你已经适应了,就不觉得苦,再喝水时便会感到清香,”她接着说:“其实学习、生活乃至人生也是如此。”

我若有所思,对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原来,爬山是苦的,但会当凌绝顶之后的一览众山小确实是甜的。原来,当我们开始吃苦的时候,只要想着甘甜的未来,那这种苦就未必是苦,而是苦与甜并存,累并幸福着!原来,吃苦也是一种幸福!

人在初三,必定吃苦,而这样看待吃苦,就会改变苦之后的滋味!

窗外,微风起,桂花香,和着虫鸣,我又继续挑灯夜读。

【篇五:那些消失的虫鸣】

我画在树叶上的蝴蝶,飞走了吗?

——题记

晚自习。

窗外很静。静?我抿了抿嘴,好像,不静吧。放下字迹潦草的数学题,抬头望向窗外。黑的——什么也看不见。依稀看见些熟悉的东西,回头看,哦,是倒在玻璃上的影子啊。趁没人注意,我悄悄推开窗,把头探出半个。外面也不完全是黑暗,微弱的光从昏黄的路灯上扩散出来,只是教室里的灯太亮,隔着玻璃没法用眼睛捕捉到罢了。嗯?什么声音?我屏住呼吸,竖起耳朵。我听见了许多个晚上时常奏起的声音。没有什么节奏和旋律,时而幽长时而短促——是虫鸣啊。

当我试图走进这声音时,下课铃响了。课代表们声嘶力竭地叫喊和教室此起彼伏的喧哗声盖住了原本就不响的虫鸣。我尝试仔细听,可是什么都听不见,不禁有些闷和烦躁。我趴在桌子上,拒绝了一切嬉笑玩闹,我想,什么时候开始,我觉得虫鸣是这样的神奇呢?

市中心的高楼里,只听得见往来车辆的鸣笛和发动机轰轰的声音;稍热闹的街上,各种服装店奶茶店传来的让人热血沸腾的流行乐刺激着耳膜;就连本是最亲近自然的乡下,也因为要重建许多房子,充斥着装修工人电钻的声音。

哪有什么虫鸣。

小商店门口年轻的青年举着扩音器喊着打折促销,广场上是五六年前还不风靡的歌,循环播放,和着爷爷奶奶们的笑声;歌厅里是少年模仿大人声线假装明白爱恨的悲痛歌声;幼稚园门口是卖小馒头的阿姨车上喇叭一遍一遍的吆喝。

我听不见虫鸣。

偶尔听见虫鸣的晚上,惊喜地想问这是什么昆虫的叫声?蟋蟀?蛐蛐?

我不知道。问问大人——他们蹙了蹙眉,似是想回忆什么往事,最后无奈地摇头。太久没有听到过了,哪能像小时候一样分辨得出呢。

小时候?为什么小时候的我们却不知道呢。傻呀,虫子都躲起来了,躲到很远的田地里去了。哪里有虫鸣。

我望着车水马龙,也许,这是我们曾经期望的,那样繁华,灯火通明。可是,谁再能找到虫鸣。

【篇六:虫鸣】

七月的夜,星星在热浪滚滚的夜空中眨着眼睛,散发着柔和的光晕。寂静的田野里,卖力演奏了一晚上的蝉已歇在浓密的梧桐树枝叶中,蝈蝈儿,这些轻盈、优雅夜的歌手,在草丛中,就着苍茫夜色的表谧气氛,开起了音乐会。

听说,这些修长匀称,有着薄如轻纱的宽大双翼的昆虫,唱出的歌声柔和而清脆,纯净悦耳。好似窃窃私语。只是,这歌很细微,相当细微,只有在稍稍安静一点的时候,听到它一丝微弱的鸣声。

殊不知,浓密的草丛中,正卧着一个人,他远离了国庆节的喧嚣,忘却了光辉四射的焰火,陶醉了这大自然的,超凡脱谷的,却不被人所留意的乐声中,他,就是《昆虫记》一书的作者——法布尔。

我想,也只有他,能用人类——整天为了生活琐事而四处奔波的人类的耳膜捕捉到那细微的虫鸣。“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他曾经这样说。对昆虫,对生命的热爱驱使他放下一切,投身于观察昆虫的事业中,他辞去科西嘉岛阿雅克肖物理教师这份稳定的职业,在奥郎日定居并全身心投入他所热爱的职业中。

当一个人以无比的热情去观察,去留心身边微小的事物时,世界便会变得美妙而真实。他笔下的蝉,用无微不至的观察完全颠覆了常人和一些哲学大师的观点,并为蝉讨回了公道,在他的叙述中,蝉是个甘愿与受难者分享泉水的能工巧匠,是个温厚老实的巨人,相反,人们所称赞的,勤劳的蚂蚁才是肆无忌惮、毫不退缩的求食者。他笔下的螳螂,美丽的、虔诚的外表掩盖不住内心的残酷,他笔下的屎壳螂,勤劳而又坚定……他无时无刻的观察,给人类展现了一个美妙、真实,不为人所知的世界。

“我借着傍晚最后一缕苍茫的日光,在花园里徘徊沉思。”这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当你路过一个草丛时,是否留意其中的生灵在欢乐地歌唱?当你路过一个水塘,是否注意到鱼儿在自由穿梭,当你穿过夜晚的小丛林,是否听见脚下虫鸣声声?

当自然的美丽就在身边时,留心观察吧,在深夜的丛林中,当你俯身倾听昆虫优美的乐声,猛一抬头,你会发现。

月色正好。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